央广网

滴滴用分享化解武汉交通难题 日均减少3.4万辆汽车出行

2016-12-05 14:10:00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章文嵩现场公布滴滴“黑科技”

  央广网武汉12月5日消息(记者张卓 通讯员周长新)12月5日,滴滴出行向公众首次公开“滴滴大脑”的运算规则,并以武汉的出行数据为例,展示了智能出行对城市的巨大影响——不仅为城市人带来出行便利,更对促进城市就业、减轻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据测算,滴滴出行通过分享化的实践为武汉每天减少了3.4万辆小汽车出行。

  科技让城市出行更有效率

  滴滴大数据显示,武汉乘客通过滴滴出行下单后,平均10秒内就会被应答,每位武汉乘客在滴滴上平均等车时间为5.5分钟,而在武汉,路边扬招车辆的平均等车时间为11.6分钟。与路边扬招打车相比,通过滴滴出行武汉人平均等车时间缩短了52%,相当于每天为武汉市民节省5万小时等车时间,若按照2015年度武汉市社会平均工资4708元计算,5万小时能转化的经济效益约合人民币136万元。

  而为了提高司乘双方匹配效率,“滴滴大脑”承接了巨大的数字处理能力。“当你打开滴滴出行APP叫车,毫秒之间,滴滴大脑平均需要CPU运算576亿次,才能为你匹配出最优的车辆。”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章文嵩介绍。

  目前,滴滴出行已与武汉市交管局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推进武汉“互联网+交通”建设,在路况服务、智能交通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潮汐”+拼车或是大城市交通难题的唯一解法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天的出行需求变化与潮汐类似: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需求暴增,像如同涨潮般汹涌而至,而高峰期过后,打车需求又像退潮般迅速减少。以武汉为例,滴滴大数据显示,武汉早晚高峰时段的智能出行需求量,是平峰时段的1.8倍。特别是部分区域,如东吴大道(吴家山)、东风大道(沌口)、徐东大道(徐东)、江汉路、光谷高新区等地部分区域,早晚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期的出行需求相差高达4-6倍。

  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运力过少,早晚高峰期的需求无法满足,但若为了满足早晚高峰期而配置足够多的运力,在平峰期则会闲置。如何寻求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难题。

  去年5月,滴滴首次对外提出“潮汐战略”,即整合社会上的专业运力和零散运力,让愿意分享车辆的车主加入,并通过分档运营手段,来灵活满足高峰期低谷期不同时段的民众出行需求。目前,滴滴平台由近20%的全职司机和超过80%的兼职司机构成——平峰期全职司机运送乘客,而在出行高峰期时,由愿意分享车辆的车主组成的兼职运力又能成为补充,这让滴滴平台98%的呼叫都能被应答。

  除此之外,更高效率的“车辆分享”——拼车,也在滴滴平台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滴滴大数据表明,武汉有超50%乘客愿意与别人拼车出行;仅2016年1-10月,武汉有超过2900万人次通过拼车和顺风车出行,累计行驶里程达2.6亿公里。

  据测算,一辆充分使用的分享汽车,如果每次行程能够载2-3组目的地相近的拼车乘客,每天可减少20-40辆私家车上路,大大降低机动车空驶率和上路率。武汉市每天的快车拼车和顺风车出行达10.2万人次,如果按私家车平均每辆车每天出行2次,每次载客1.5人计算,这相当于武汉每天减少3.4万辆小汽车出行。

  “分享出行”蝴蝶效应显现

  作为分享经济在交通行业的代表,滴滴出行不仅为城市交通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更为中国产业转型而产生的失业群体提供了缓冲平台。目前,滴滴平台创造了15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几乎400万来自传统去产能行业。

  截至2016年10月30日,滴滴出行已为武汉地区数十万名司机提供了更加平等、自由、灵活的就业机会,其中不乏女性群体、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及艰苦创业者等。平台上注册的武汉车主中,有超过7000人来自武钢,其中三成是分流员工。在武汉,平均每月有超过10万司机通过滴滴出行平台获得收入。过去一年,滴滴平台给武汉地区网约车司机创造了超过20亿人民币的收入。

  除了就业,“分享出行”也为武汉带来了良好的环保效应。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滴滴平台上武汉地区快车拼车和顺风车累计行驶的2.6亿公里里程,其直接和和间接CO2减排量达6.5万吨,相当于近2.9万辆小汽车行驶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或158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编辑: 张卓
关键词: 滴滴出行;武汉交通难题;城市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