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报道

加快中原崛起 南阳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绿意盎然

中广网 2012-05-2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河南日报报道: 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如一方碧玉,镶嵌在大巴、伏牛的崇山峻岭间。

  5月24日,记者来到淅川丹江库区,但见江水碧波荡漾,滩涂杨柳依依,为淅川县“丹江等主要河流和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标准”作了形象的诠释。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是河南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 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更应率先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保证一渠清水济京津。”

  普康重生诠释企业环保“生命线”

  南阳普康药业是国家一类大型企业,前些年因环保不达标而被频亮红灯,企业一度陷入困境。从2009年起,在环保部门的监督支持下,普康药业开始大上环保项目,其后三年中,企业所得利润几乎全部用于环保投入,企业终于重焕生机。

  普康药业是清醒的。而一些环保整治不达标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则遭到了坚决关停的处罚,至今已关闭800余家,直接损失高达80亿元。

  更多的企业则是抓住南水北调的历史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如淅川铝业集团,咬牙砸掉了尚未报废的冶炼炉,投巨资上新设备,使用新技术,向冶炼与加工并举方向发展,推动了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去年产值已突破百亿。

  同时,以天冠集团开发生物质能源为代表,南阳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高的方城德阳山上,巨大的风车迎风旋转;富士康集团的进驻,显示着南阳光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南阳市市长穆为民说,目前,南阳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经济质量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初步形成。

  “三大红茶”彰显生态农业新境界

  享誉中原的“丹江红”、“桐柏红”、“玉兰红”三大红茶,犹如三朵夺目的奇葩,在渠首沿线竞相绽放,成为渠首生态农业的一道风景线。

  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说,作为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淅川人更清楚保护生态和环境的意义。为此,县里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库区群众开发金银花、茶树等生态农业产品,研发出了“丹江红”茶、双黄连口服液,不仅保护和提升了渠首的生态环境,而且充盈了农民的“钱袋子”。

  这几天,南阳市环保局一片忙碌,他们要进北京就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和发布。南阳是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解决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一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据悉,这个由北京和南阳共同发起的课题,是用生活垃圾制成生物肥料,已获得突破;用中水等生产生物药剂的课题,也进展顺利。

  不仅如此,南阳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启动了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通道绿化工程、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等6大工程。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南阳森林覆盖率已由34.51%提高到37%,西峡县更是高达76.8%。

  城市联盟打造生态旅游新格局

  位于西峡境内的老界岭风景区,矗立在云雾中的伏牛山最高峰——犄角尖,吸引着如织的游人。

  然而,谁能想到,这里10年以前还是一个名叫黄石庵的林场,几十号工人昼夜不停伐木为生。眼看着就要坐吃山空,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西峡人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封山育林,发展旅游服务业,实现产业、劳动力的转移。

  据西峡县委书记摆向阳介绍,10年来,该县已先后建成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4个,5万人从事生态旅游业。2011年,西峡旅游综合收入13.1亿元,成功实现了由资源大县向旅游名县的跨越。

  西峡的实践只是南阳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阳人从过去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成为今天的保山护绿,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出了“宝天曼”、“鹳河漂流”等知名旅游品牌,从业人员上百万。

  而借助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与沿线5省13座城市组成旅游联盟,共担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责任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生态旅游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南阳,正在探索“两不牺牲”的路子上铿锵前行!

  (记者 程道杰 阙爱民 通讯员 李云平)

责编:郭同欢 来源:河南日报

政策解读更多>>

解读:《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

最新报道

图话中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