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11月6日消息(记者 胡晓辉 通讯员 何铸)寨树围邨似画,长壕荷动水如琴。深秋时节,走进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庙仙乡方家围孜,一条镶嵌着白色护栏的池水围绕村庄,房屋、树木水中倒景清晰,入口处的“方家围孜”标志格外显眼,村庄内红瓦白墙,院落楼房错落有致,主题文化墙新颖多样,绿树芳草装点缀村庄,甬道环绕,竹林幽径,路面整洁,村庄景致与池水相映成趣,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仿佛一幅拙朴的农家水墨画。
  方家围孜位于庙仙集镇西北处,总户数35户142人,据考证是方氏祖先始建于明朝,距今有600余年历史,曾出过万夫不挡之勇的英雄人物方霸王,现仍存独有的三道围壕而出名。该乡依托方家围孜历史文化,打造观赏、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宜居示范村庄,对三道围壕进行清理,修砌白色围石护栏,栽植观赏荷花等,在村庄内立起了白色拱门影墙,修通了水泥路,沿围壕周边铺设了碎石甬道,对房屋墙体整体刷白,绘制文化图案,在荒坡、路边、房前屋后栽植冬青、石兰、百日红、红梅、竹子等风景树木,在路边补植草坪绿化,修建了彩绘陶瓷“村规民约”文化墙和高标准公厕,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添置了健身器材,建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点,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为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解决农村污水收集净化难题,今年,该乡投资10万余元,在村庄内新建了德国“格孚”技术小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331米。据了解,此套设施罐体寿命长达50年,易损件可用15年,每天处理污水4批次,每批次6小时,日处理污水量2.8立方米,经净化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浇灌花草,循环利用,具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特点,非常适合在暂不通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建设。
  “是‘美丽乡村’创建让村庄变美了,心情舒畅了,我们大家更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美丽家园。”村庄环境的改变,让村民深有感触。为保持住优美环境,村民积极行动起来,自发成立了理事会,签订了保持环境清洁承诺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自觉将房前屋后“清干净、摆整齐”,主动将垃圾按时、按类投放,时不时还开展下评比,看看谁家最干净,爱护环境的意识已置根于村民心中。
  近年来,该乡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按下了乡村“美颜”的“快进键”,率先实行了市场化村庄保洁制度,选聘了240余名村级保洁员,在各村民组投放了1600余个垃圾桶。新建了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中心和分拣中心,生活垃圾实现了“户集、保洁员收、村运、乡中转”,全乡基本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要求。该乡依托村庄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分类推进,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因地制宜扮美宜居村庄。先后在6个村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村整治,建设污水处理厂1个,排污口防护设施3个,清理畅通污水沟13公里,完成了1200余户农村户厕改造。对沿道路、村部周边的30余个村民组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该乡把人居环境整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文明乡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破除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以环境美潜移默化心灵美、行动美。
  “美丽乡村建设不搞大拆大建,我们抓住村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节约了成本,提升了颜值,带动了村风民风向善向好,村民的精气神儿提起来了,共建美丽乡村的劲头更足了。”该乡党委书记吴士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