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一场夏雨过后,空气透着丝丝凉意。

  记者来到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街道宽敞整洁,“不忘初心”“永记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大红标牌,经过雨水的清洗,更加耀眼,每家每户大门上插有国旗和党旗,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

  黝黑的皮肤,刚毅的面容,高亢的嗓门,爽朗的笑声,这是记者对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的印象。“今年玉米、花生长势还不错,到秋收时候,应该是大丰收。”记者见到时兴荣的时候,他正在田间查看庄稼长势。

  四通镇位于淮阳、鹿邑、柘城三县交界处,时庄村位于两县三乡交界处,所处的交通位置重要。“目前我们村党支部重心工作致力于复工复产,快马加鞭想尽一切办法,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确保群众增收增效。”时兴荣告诉记者。

  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两手抓,时兴荣多方联系协调,为村内的4家企业及3家超市复工复产提供服务,实现企业正常生产,帮助企业实现从线下销售到线上销售的转变。目前,周口依新生物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时庄村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和土地征用工作,近期将进行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收购10多个乡镇的农田秸秆,既可消除焚烧秸秆破坏环境的现象,又能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像骆驼一样,负重前行;像黄牛一样,埋头苦干;像领头雁一样,引领村民,带领群众致富是我的责任!”时兴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3年出生的时兴荣,从20岁开始就当村组干部,他连续五届当选省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的母亲是一名老党员,‘当一名党员,帮助乡亲’的念头从小就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时兴荣说。

  1991年,时兴荣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那一刻起,他开始了自己光荣的使命。1993年,时兴荣连续3年在供销社门店创造年利润几十万元的销售奇迹,成为镇上出名的致富能手。镇里领导发现了他的才干,也找到了让他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大平台——回到时庄村,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听从组织召唤,时兴荣没有片刻犹豫,立即辞去镇供销社薪资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收入微薄的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近30年。“带领村里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愿。”时兴荣说。

  近年来,时兴荣牢牢把握产业兴旺关键,想尽办法招商引资,生物有机化肥厂、食品加工厂、家具木材厂、标牌标识加工厂、粮食银行等各类企业纷纷落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引资1.6亿元年产值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深度推进农业与产业融合发展。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必须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村党支部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感党恩春节晚会、颂党恩挂国旗、贴春联等形式,有力地凝聚了人心,让基层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的推手。”时兴荣说,“每到春节,我们村家家户户张贴带有党徽的春联,已有三年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正因为党员带头,群众才信服我们、支持我们,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就顺利。”

  办企业,搞副业,创新农民合作社,抓党建促发展,时庄村经济红红火火,一时声名鹊起。群众富了,村庄美了,村民笑了。

  时兴荣告诉记者:“要想当好村干部,就得长个‘橡皮肚子兔子腿,还要有个八哥子嘴’,腿快能跑群众的事,嘴巧能说动群众的心,橡皮肚子能盛事不生气。党员心里有初心,党的形象不受损,支部心里有群众,群众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