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文化路:近800棵行道树未来7天全部移完
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我要评论

  郑州文化路今天开始“挪树”

  近800棵行道树7天全部移完

  文化路俭学街交叉口即将移栽走的法桐和国槐

  文化北路生态廊道已经成形

  居民感慨:一万个舍不得孩子纯真:树没了,家就没了,鸟儿多可怜!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大河网报道:从今天开始,文化路沿线近800棵行道树正式开始移植。这些在文化路沿线呆了20多年的树木,最快在一周内要全部迁移。这次迁移的行道树主要是农业路以北的路段,农业路以南路段的葱葱法桐将被保留。等文化路大修完毕后,路两侧将各栽上两排法桐树,届时文化路(金水路—北三环)两侧的法桐将连成一条绿色带。

  这些行道树将被移植到文化北路生态廊道和南环公园。据介绍,文化路(农业路—北三环)行道树“缺位”,将持续至今年10月底文化路大修改造完成。

  现场

  1

  发布消息:今天开始挪树

  “文化路(农业路—北三环)两侧行道树,从今天上午开始,将正式开始移栽。”昨日上午,郑州市园林局在文化路俭学街交叉口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了这些行道树的命运。

  该路段文化路两侧的行道树,以国槐、法桐为主。记者现场注意到,国槐树普遍有10米高,绿意葱葱,一些毛杨树树干直径有一个小型洗脸盆大小,正是枝叶茂盛的时候。现场的郑州市园林局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行道树,如果天不下雨,将从4月22日上午正式开始移植。以后,他们将采取白天挖坑,夜间剪裁、搬移的工作方式。考虑到文化路目前的交通压力太大,剪裁、搬移的工作面太大,需要将道路封闭起来,所以一般是等到晚上10点以后,文化路几乎没有车流时,再进行这些工作。

  按照工作计划,如果移植期间一切顺利的话,预计7天内文化路(农业路—北三环)段两侧的行道树将全部被移植。如果发生雨天或工程其他方面的原因,预计在半个月内能全部迁移完毕。

  2

  公益组织:现场贴倡议书呼吁善待行道树

  尽管园林部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昨日下午,绿色中原环境保护协会仍旧组织人员,到文化路俭学街附近为两侧的行道树鼓与呼。

  记者注意到,他们在一些铁定被砍除的毛杨树上张贴倡议书。“满城绿色曾经是郑州市的城市名片、郑州的骄傲,而今这份骄傲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没有了大树,没有了满城绿色,没有了绿荫的郑州还是我们那个被称为‘绿城’的家吗?失去的绿荫成了我们郑州人心中的痛。现在文化路上这798棵大树又面临同样的命运。说是移栽,我们都知道一句老话‘人挪活,树挪死’,在文化路上,它们是一棵棵健康、充满生机的树,移栽它们就要断其根,去其枝,不说这样的大树移栽活的比例很低,即使移活也是一棵了无生机的树桩,很多年形不成绿荫。这是我们想看见、想要的结果吗?”

  该组织一位负责人说,城市要发展,他们不反对。但市政工程牵涉大量的行道树移植,这样的大事市民应该有知情权和发言权。为此,他们申请信息公开,将道路的规划公示出来。以后遇到类似的事,相关部门应该提前召开听证会,听听广大市民的意见。

  他们这次向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发出倡议,请手下留情,善待我们身边的大小树木,留住郑州的绿,让郑州恢复“绿城美誉”。

  3

  沿线居民:行道树移除真可惜

  文化路两边的国槐、法桐要迁走,沿线居民都“一万个舍不得”,希望能尽量多地保留一点绿意。

  河南农大家属院的一位老先生说,他在院子里住了几十年,每天出门都看看这些树。他是看着这些树长大的,从树苗长成碗口粗,现在大多都抱不住了,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到要移除,真的于心不忍啊”!

  在文化路旁散步的张女士说,她是郑州的老闺女,以前郑州车不多,自行车也很少,当时上学放学、上班下班都是步行,一到夏天文化路就成了乘凉地,都喜欢沿着文化路走。走在树荫下,感觉可舒服,要是移除了,文化路得有多少年见不到绿荫。

  在文化路第一小学上学的小学生们,提起行道树要移走,孩子们天真地说:“平时这些树上居住着好多鸟,每天没起床时就处处闻啼鸟,叽叽喳喳的,听爸爸说鸟儿们都要飞到黄河边去吃草籽,晚上再飞回来,这些树就是它们的家。”他们说,要是树没了,那鸟儿的家也就没了,多可怜哪!

  相关介绍

  郑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规划,为缓解交通拥堵而实施的文化路道路拓宽工程,农业路到北环路段,现有18米的沥青路面将拓宽至22米,由双向4车道变成双向6车道,而优胜南路到金水路段,也由原来的18米拓宽至21米。文化路(农业路—北三环)共有798棵行道树位于规划道路路面上,其中534棵国槐和40棵白蜡位于规划的机动车道上,121棵法桐树位于规划的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农业路以南路段的法桐,基本不会移栽,只在与公交港湾冲突的地方,移植一小部分法桐。”

  这些移走的树木,都去哪儿了?

  1.此次移植,涉及多少棵行道树?文化路(农业路—金水路)两侧法桐,是不是也在移植之列?

  园林局生产科相关人士说,根据国家树木移植规范要求,树木移栽存活率要达到95%以上。为此,他们通过树根带土、截枝等方式迁移,移植后加强管养,尽量保证每棵树都能存活下来。根据计划,国槐、白蜡绝大部分生长良好的都会移栽到文化北路(北三环—北四环)廊道建设和其他道路的补栽补植,100多棵法桐将移往南环公园。而毛白杨因为移植价值不大,打算伐除。

  3.文化路大修改造完毕后,两侧的行道树该如何种植?

  园林局生产科相关人士说,按照规划,在文化路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宽2.5米的设施带内新栽大规格的法桐作为行道树,在规划的人行道上也设计有行道树。“也就是说,将来农业路到北三环段文化路两侧,各有两道行道树。”他说,内侧的法桐树是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外侧的法桐树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分割线。届时文化路从金水路到北三环段,两侧的行道树都将是法桐树,建成一条法桐林荫大道。

  文化路(北三环—北四环)将增加一条生态廊道

  金水路到北三环段约5公里长的文化路两侧,将来都以法桐作为行道树。与此同时,北三环到北四环7公里长的文化路两侧,通过大量栽植乔木、灌木、开花植物,打造一条以月季花为主、绿量大、树荫多、生态效果好、色彩丰富的观光生态廊道。

  郑州市园林局一冯姓负责人说,文化北路(北三环—北四环)生态廊道建设是郑州市两环三十一放射道路生态廊道之一,全长7公里,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分车带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根据工程计划,该段文化路两侧各开辟一条宽50米的生态廊道。

  目前两侧廊道建设和绿化提升已开工近10天,分车带内已栽植了344棵银杏树,树状月季1243棵。根据工期安排,4月底生态廊道建设将大头落地,初步见效果,整个生态廊道将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记者 刘瑞朝 实习生 闫朋辉 文 记者 白周峰 摄影)

来源:大河网  责编:耿倩  日期:2014-04-22
标签:郑州;文化路;行道树;法桐;北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