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12月2日消息(记者 王勇生 张浩)从学习理论到创造实践。从基层工人到中建二局二公司总工。从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到创新规范操作标准,39岁的冯立雷用了17年,17年的沉淀,17年的积累,17年的匠心。所谓“十年磨一剑”,冯立雷用了17年盖了一座匠人的丰碑。

冯立雷向采访团介绍“SW”施工技术模型(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摄)

  2005年冯立雷加入中建二局二公司,从攻坚普通房建项目开始,冯立雷用17年时间,在中原大地建造起包含郑州地下综合管廊、郑州航空港河东棚户区项目在内的一幢幢品质工程,也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实现了自己的初心。凭借着过硬的工程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反响,2019年冯立雷获评第三届“中原大工匠”荣誉称号,此外冯立雷主持并申报的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优秀住宅小区金奖1项。冯立雷参与并完成的《巨型钢连廊计算机液压整体提升工法》等技术行业领先,为行业同类型工程提供了经验参考。

冯立雷介绍创新施工技术模型(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摄)

  采访时冯立雷印象最深的一个项目是郑州航空港河东棚户区工程,该项目体量大,可安置人员多,是个十足的“巨无霸”工程,同时也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建筑外层保温板易燃,如果发生意外着火了,近百米高的楼,火烧的凶的很,但是消防车一般有效灭火高度上限才六十到八十米,一旦着火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毫无办法。”冯立雷说道。

  为让棚户区的居民在冬天告别寒冷并克服建筑保温的消防和寿命问题,设计师们前瞻性地运用了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通俗来讲就是把原本覆盖在外墙的保温层夹装混凝土墙体中间。然而这项设计却成了施工者头疼的问题。由于保温外侧的保护层只有6厘米,复杂苛刻的工艺技术要求成了施工的难题;如何解决一体化模板加固的问题,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彻底解决防火消防问题,成为冯立雷当务之急。

冯立雷与采访团旗帜合影(央广网记者 王勇生摄)

  经过全体同事经过日夜连轴数十次实验,成功探索出“SW建筑结构保温一体化施工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浇筑工艺的问题,且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要求,实现了建筑结构、保温和防火一体化,让保温与建筑同“寿命”,在保证保温质量的前提下,为项目创造了大大的效益。

  如今冯立雷带领的创新创效工作站依旧发挥着中国建筑创新力量。这个工作站由12名队员组成,他们是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尖兵”,活跃在施工一线指挥若定,奔走于繁华闹市服务社会,用智慧引领创新创效,截止目前,项目月创新创效率均在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