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河南分网 > 专题·策划 > 抗战胜利70周年 > 焦点图

央广网

抗战老兵张计安:永远难忘的“红缨枪”

2015-08-20 10:14:00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抗战老兵张计安

张计安题词

   央广网河南分网8月20日消息 (记者 辛如记)“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枪头放银光,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小东洋是恶魔王,奸淫烧杀又抢粮......”这是伴随抗战老兵张计安从小到大的一首老歌,也是他抗战时期人生的刻骨经历。

  张计安,生于1928年10月,山西沁源县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当时他9岁,是儿童团员,经常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防止汉奸、特务搞破坏。1940年日寇扫荡沁源时,他的父亲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惨死在日寇手中。1942年10月年仅14岁的他怀着杀父之仇加入当时的“难民剧团”投入到抗击日寇的斗争之中。

  在剧团他们的主要任务有:揭露日寇杀人放火残害百姓的滔天罪行,激发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编演歌颂部队、民兵和人民群众英勇杀敌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戏剧,到部队慰问和为伤病员、群众演出,激励杀敌勇气。参加了山西沁源围团战、山西沁源劫敌抢粮战、淮海、洛阳、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

  提起当年日本鬼子侵略沁源时的情景,张计安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抓到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除用机枪射、放火烧、毒气熏、集体屠杀外,还以刀刺、活埋、投井、狗咬等等野蛮手段,残害无辜群众,其残忍程度触目惊心,仅有8万多人口的山区小县被日寇残杀的竟有3万多人。这种国仇家恨永生难忘。

抗战老兵张计安

  在张计安的一生中,最让他难以忘怀并值得骄傲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参加了1942-1945年与日寇在沁源的战斗,即著名的“沁源围困战”。

  1942年10月,日军抢占沁源并妄图长期占领。但是,他们的愿望没有得逞,沁源县8万军民同心协力对日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围困战争。

  抗日军民们在敌占据点和必经之路的桥梁、河边、水井旁都埋上地雷和石雷,把水井里倒上粪便,往敌占据点周围扔死狗、死鸡,搞得臭气熏天。日军只得龟缩在碉堡之中,最后在吃不好、睡不好、难以生存的情况下,于1945年4月仓皇逃窜。

  “沁源军民取得了围困斗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和赞扬。这是沁源军民的光荣,也是我党的光荣!”谈起这段历史,张计安依然精神矍铄

  2006年,为了批判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反华谬论和反复参拜靖国神社的恶劣行径,张计安写了《致小泉首相的一封公开信》,以日军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对小泉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希望他正视历史。在征得外交部的支持后,这封信由日本驻华大使馆转交小泉。

  张计安说,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我也从少年步入老年。但是,这首《红缨枪》的抗日战争至今不仅记忆犹新,而且经常哼唱。每逢唱这首歌时,都能把我带回到战争年代,想起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场面,想起父老乡亲惨死的情景,激发起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无比憎恨。在战争年代,我把这首歌教给部队和群众来唱,鼓舞斗志,消灭敌人;解放后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在联欢会和报告会上,把这首歌唱给青少年和儿孙们听,并且把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告诉他们,对他们进行加强战备勿忘国耻的教育。我要让所有的人,特别是我们的子孙后代,牢记日寇侵华历史,永远不忘血泪仇,永远不忘红缨枪!

  “如今日本右翼势力一再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美化侵华日军的所作所为,我们必须倍加警惕,严防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张计安坚定地说完,再次铿锵有力地唱起了那首《红缨枪》。

编辑:李东

关键词:抗战;老兵;张计安;日寇;红缨枪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