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洛阳:改革再发力 发展添活力

2017-09-04 08:38:00来源:河南日报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市聚焦已定改革事项落实、聚焦问题导向定题、聚焦配套机制完善、聚焦改革红利释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准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注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活力之源。随着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热播,“将改革进行到底”成为当前最热的流行语。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市聚焦已定改革事项落实、聚焦问题导向定题、聚焦配套机制完善、聚焦改革红利释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准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注活力。

  统筹谋划,把深化改革作为落实发展新战略定位、打造全省新增长极的根本举措

  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落地开花,以及国家和省赋予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洛阳市站在了时代风口,成为继“一五”期间国家在洛布局重点项目以来重大政策利好最密集时期。

  思路决定出路。唯有对改革的战略意图、需把握的重点认识到位,才能胸怀全局、准确落子。

  “把手里的好牌打好,把大好机遇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洛阳市按照中央和省委深改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突破性和先导性关键环节,作为落实洛阳发展新战略定位、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关键一招和根本性举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密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发展砥砺奋进,改革“蹄疾步稳”。

  按照形成一个指导意见、若干个配套方案的“1+N”政策框架的思路,去年,洛阳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框架设计,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

  在落实国家、省创新政策的基础上,以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为统领,建立了以国家自创区建设、小微两创建设和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为支撑的“1+3+N”政策体系,推出了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等8个重大专项。

  编制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产业发展等“多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实施“二十二证合一”。自创区、自贸试验区成为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平台。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

  洛阳市委认真落实“一把手抓一把手”制度,明确提出“一把手抓”的责任、使命以及“抓一把手”的手段、举措,必须不含糊、不懈怠,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看准的事情敢拍板担当,传递出亲力亲为抓改革的强烈信号。同时,抓督办督察,对重点改革事项推进落实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推动改革落地见效。

  突出主线,既做“减法”也做“加法”,让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上半年,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更是强劲增长,增幅达33.4%,居全省第一位。

  这一喜人成绩,是洛阳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加减法”,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攻坚带来的变化。

  洛阳市工信部门有关负责人说,洛阳是老工业基地,在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压力的双重影响下,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短期存在的困难交织叠加越发突出。

  洛阳立足实际,明确改革思路,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积极主动做好“减法”,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强“三个增长新动力”,精准有效做足“加法”,增加合理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上半年,洛阳市原煤、水泥、钢材、电解铝等产能同比分别下降16.2%、11.5%、26.5%、6.8%,为新动能增长拓展了空间。

  41家驻洛央企签订“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全面完成18家在洛省属企业3.5万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洛阳市按照“双轮驱动”“双向发力”“双高引领”“双赢并进”的发展思路,在培育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上做“加法”。

  上半年,洛阳市推荐申报省创新龙头企业数量是去年全年的1.8倍,新增创新平台是去年同期的1.5倍。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快,真是快,非常快!”前不久,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办理业务的洛阳智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晖感叹道,“这是我在洛阳注册的第三家公司,最大的感受是出证速度越来越快。10年前注册第一家企业,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拿到营业执照,去年注册第二家是不到10天。如今企业落户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24小时就能拿证。”

  洛阳市用政府权力“减法”,换来市场活力“加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积极实施“互联网+政务”工程,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014年的402项减少至193项。

  今年5月,洛阳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洛阳市市长刘宛康表示,洛阳市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新动能不断增长优化提供新空间,真正撑起了发展的新天地,发展“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好”的基础逐步夯实。

  不忘初心,让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

  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宽敞,行得更通畅,环境更优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抓铁须有痕。

  洛阳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组第14次会议上强调的6项民生改革和新年贺词中提到的6项民生工程,以此为突破口,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改革解民忧、惠民生。

  洛阳市出台《2017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涉及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住房改善和集中供热、生态环境建设、便民等11个领域60个方面。

  民众的获得感才是改革成效的“试金石”。上半年,洛阳市民生支出达222.5亿元,占政府一般公共预算的74.2%。

  在全省率先实现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家庭医生在城市签约率达到35.6%,农村达到87.3%,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办理异地居民身份证更方便……在洛阳,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的6项民生工程正扎实推进。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需要有破冰前行的勇气。”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教授认为,洛阳民生实事确定由群众“点菜”,民生实事办理让群众“点赞”,一系列改革惠民举措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为民务实的责任与担当。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

  洛阳市委深改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洛阳市将更加积极地回应群众期盼,改革创新,着力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要干的事,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田宜龙李宗宽)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加法;减法;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加减法

洛阳:改革再发力 发展添活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洛阳市聚焦已定改革事项落实、聚焦问题导向定题、聚焦配套机制完善、聚焦改革红利释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准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