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明确

2017-01-25 09:48:00来源:郑州晚报

  《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公布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东风万里卷潮来

  要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明确

  “双一流”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

  在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全面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

  改革优化创新政策制度。清除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励创新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建设在线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等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建设国家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

  形成覆盖全球的客货运航线网络

  在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方面,《意见》提出,着力增强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强国际国内航线对接,强化郑州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和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枢纽货物转运集疏系统。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大通道,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的作用和地位。完善提升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扩大中欧班列(郑州)服务范围。

  建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结合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国际陆港)一体协同,建设以航空、铁路为骨干的国际物流通道,完善以快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国内集疏网络。创新多式联运方式,支持开展国家空铁联运试点,建设物流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

  高水平建设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

  在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方面,《意见》提出,提升“一带一路”节点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口岸互联互通,建设东联西进的陆海通道。聚焦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领域,深化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东中欧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建设双向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基地,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与连云港、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合作,提升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构筑双向开放大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功能,布局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拓展郑州国际航空口岸和国际铁路口岸功能,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促进口岸与枢纽、物流、贸易、金融联动发展。提高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运行效益,加快发展中转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业态。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强化郑州核心功能,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发挥中部崛起战略支撑作用,加强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互动合作。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引领中原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的联动互动。

  加快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化现代都市

  在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方面,《意见》提出,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高效衔接基础设施,共守生态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强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撑作用,推动城市功能整合和产业布局优化,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营造美丽宜居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突出西部山地、黄河沿岸等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修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彰显绿城特色的生态网络。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资源集约复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和儒释道文化,提升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嵩山论坛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城市文化设计,塑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模和结构,统筹全域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双一流”助推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

  在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高效市场、有限政府为目标,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现代治理体系要求的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和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全面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

  改革优化创新政策制度。清除妨碍创新的制度规定和行业标准,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深化保障和激励创新分配机制改革,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改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的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建设在线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加快聚合创新要素资源。支持开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完善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等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政策先行先试。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建设国家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内外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

  形成覆盖全球的客货运航线网络

  在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方面,《意见》提出,着力增强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连接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加强国际国内航线对接,强化郑州机场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推动低空空域开放,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巩固提升全国铁路枢纽功能。优化铁路枢纽布局,加快建设郑州南站和高铁快件物流集散中心,完善枢纽货物转运集疏系统。拓展铁路枢纽对外通道网络,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大通道,强化郑州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的作用和地位。完善提升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扩大中欧班列(郑州)服务范围。

  建设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结合郑州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国际陆港)一体协同,建设以航空、铁路为骨干的国际物流通道,完善以快速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国内集疏网络。创新多式联运方式,支持开展国家空铁联运试点,建设物流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

  高水平建设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

  在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方面,《意见》提出,提升“一带一路”节点作用。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口岸互联互通,建设东联西进的陆海通道。聚焦物流、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优势领域,深化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东中欧等重点区域的合作,建设双向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和海外物流基地,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与连云港、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合作,提升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构筑双向开放大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积极有效吸引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航空服务对外开放,创新国际医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功能,布局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拓展郑州国际航空口岸和国际铁路口岸功能,健全口岸经济发展机制,促进口岸与枢纽、物流、贸易、金融联动发展。提高功能性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运行效益,加快发展中转贸易、离岸贸易等新型业态。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强化郑州核心功能,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发挥中部崛起战略支撑作用,加强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互动合作。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引领中原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的联动互动。

  加快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化现代都市

  在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方面,《意见》提出,引领大都市区建设。加快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共建高效衔接基础设施,共守生态安全,健全多元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强化重大交通廊道支撑作用,推动城市功能整合和产业布局优化,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营造美丽宜居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和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突出西部山地、黄河沿岸等生态空间主体功能,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修复。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彰显绿城特色的生态网络。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促进资源集约复合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彰显中原文化魅力。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和儒释道文化,提升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升嵩山论坛影响力,打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强化城市文化设计,塑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规模和结构,统筹全域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涵养。推进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提升城镇现代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编辑: 李行
关键词: 城市软实力;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机制;传承保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