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的劲旅

2017-09-05 10:18:00来源:河南法制报

  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的劲旅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从大别山

  诞生的红25军南征北战,不断发展壮大:从八路军115师344旅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到八路军第2纵队、八路军第5纵队,再到新四军第3师,出关东北,编入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之后改编为第39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到抗美援朝……

  从八路军第5纵队到新四军第3师

  “1940年4月30日,冀鲁豫军区在内黄县南张保村成立,与此同时,八路军第2纵队也在内黄县南部的李官寨、牡丹街完成整编。此后,八路军第2纵队分兵南下,所向披靡。”内黄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张怀恩对记者说,“8月,中央军委指示,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的所有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成立八路军第5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韩振纪任参谋长。原第2纵队领导机关改为第5纵队领导机关,下辖第1、2、3支队,全纵2万余人。”

  10月10日,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1团与北上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6团在盐城、东台间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15日,陈毅和黄克诚在盐城会面,两位久别重逢的老战友倍感亲切。“至此,原在华北活动的八路军344旅等部队,胜利完成了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的光荣战略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苏北地区(在抗战时期,是以盐河为界的淮海、盐阜两个区域的统称)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力量对比,为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重要基础。”张怀恩说。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宣布重建新四军。2月,八路军第5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下辖7、8、9旅,由原第1支队(曾短暂改为115师教导第1旅)、第2支队、第3支队依次改称,全师近2万人,成为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从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5纵队进入苏北地区后,日伪军就频频发动“扫荡”“清剿”和“蚕食”,妄图将这支部队消灭或赶出苏北地区。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后,为保卫和巩固这块在敌后刚刚开辟的抗日根据地,第3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从敌人手中收复失地,不断壮大抗日武装力量。

  1943年3月,第3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团以上干部,在连云港附近海域与日军的海上巡逻艇发生遭遇战,师参谋长彭雄、8旅旅长田守尧等16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45年4月,第3师发起阜宁战役,歼灭敌军4000余人,攻克阜宁城及其外围据点22处,巩固与扩大了苏北解放区。

  从两淮战役到入朝参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战场上,仍有不少日伪军拒不缴械。8月下旬,为迎接大反攻,扫清苏北敌伪连接解放区,新四军第3师发起“两淮战役”。黄克诚令10旅及地方武装等提前行动向两淮开进,并首先攻下淮阴。

  淮阴战斗共歼敌约9000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淮阴的攻克让淮安敌军更加惶恐不安。在第3师的猛烈攻击之下,淮安瓦解。“两淮战役以极少的代价,全歼守敌1.3万余人,说明了第3师部队经过多年抗战的千锤百炼,战斗力空前提高。”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主任李强分析说,“至此,新四军第3师胜利结束了抗战历程,自身发展到4个旅(7、8、10旅、独立旅)、15个团(含3个师特务团)共3.5万人,苏北地方武装也发展有3.5万人,成为新四军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师。该师在黄克诚师长的领导下,4年作战近5000次,歼灭日伪军6万多人,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5年10月,第3师所属部队在师长黄克诚的带领下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占当时我军出关部队总人数的1/3。”李强说,“随后,第3师编入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在解放战争中,第2纵队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因此深受林彪的青睐和依赖,逢战必用第2纵队。在辽沈战役中,作为主力,为解放沈阳作出重要贡献。”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编为第39军。”原第39集团军军史馆馆长胡厚良告诉记者,“在天津战役中,第39军率先攻破天津城防进入市区。之后进攻中国南方,占领桂林、南宁等大中城市。在解放战争期间,第39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第39军入朝参战,并率先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战。1984年,第39军正式改编为陆军机械化第39集团军,辖步兵第115、116、117师,增编坦克第3师、炮兵第7旅和独立高炮旅,同年,步兵第116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第116师,1988年,组建独立直升机大队,成为全军第二个陆军航空兵大队……

  红军团:英雄美名四海传

  “第39集团军115师343团是红军老部队,参加过平型关大捷,是解放军中少数几个建制保留较为完整的甲类红军团队之一,部队作风勇猛强悍,战斗力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顶级的主力团队。”胡厚良说,“其前身是成立于1932年4月的红四方面军独立第4师第10团,同年改编为红9军第27师第79团,11月又编入红25军74师第220团,1934年4月编入红25军第75师223团,次年9月编入红15军团第75师223团,1936年2月扩编为红15军团第75师。抗战期间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第1、3营),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4团,新四军第3师8旅22团。抗战胜利后,部队转赴东北,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第4师10团。解放战争后期,改编为第39军第115师343团。”

  胡厚良说:“我们从343团团歌歌词中就可以看出该团的成长历程,‘诞生在光山县,成长在鄂豫皖,我们是所向无敌的红军团,攻克直罗镇,首战平型关,红旗插天津,威震老秃山,光辉历程十万里,英雄美名四海传,嘿,英雄美名四海传!’”

  胡厚良还告诉记者,第38集团军也流淌着红25军的血脉。

  “万岁军”:最可爱的人

  “第38集团军中三个师(112、113、114)之中的113师的前身是由1932年11月29日重建的红25军75师225团、红25军特务营等部队演变而来的。113师号称飞虎师,以快著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张贵文告诉记者,“抗战爆发后,红15军团被编入八路军115师344旅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其中一部进入山东,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112师前身是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的工农红军第5军,后编入红3军团,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1939年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

  据张贵文介绍,抗战胜利后第1、2师陆续出关进入东北,与在东北军起义的第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947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辽沈战役结束后,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为第38军(所辖第1、2、3师分别改称为112、113、114师)。在解放战争中,第38军从祖国北面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

  1950年10月,113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13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以14小时行军72.5公里的速度,胜利完成任务,这一行动被称为步兵史上的奇迹。第38军有“万岁军”的称号,主要是113师这一仗打得十分出色。该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1.7万余人。作家魏巍以该师335团战斗事迹为主,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彭德怀在战后给该军的嘉奖电最后亲笔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

  抗美援朝战争后,第38军回师吉林通化,1967年从东北调防开入华北,拱卫京师南大门——保定。记者马国福/文通讯员陈霞/图

编辑: 叶远
关键词: 纵队;1950年;1941年;114师;军事志

在战斗中不断壮大的劲旅

诞生的红25军南征北战,不断发展壮大:从八路军115师344旅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到八路军第2纵队、八路军第5纵队,再到新四军第3师,出关东北,编入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之后改编为第39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