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河南分网 > 文化

孙中山是客家人 南迁始祖出自陈留

2014-03-27 09:25  来源:央广网河南分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北宋汴河故道陈留段

隋唐大运河陈留段水域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为了凸显国民党重视客家人及客家文化,马英九曾细数,国民党历任领袖,包括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连战、吴伯雄及他自己一共7人,其中李登辉听说祖先也是客家人,因此算起来7人有4人,包括孙中山、吴伯雄、李登辉及马英九都是客家人。

  孙中山是客家人,客家人并不是崇尚武力,但爱好和平。单从性格上说,孙中山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客家人性格:坚韧。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振兴中华的伟业。1894年,二十八岁的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以“振兴中华”为宗旨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自己革命生涯。第二年,筹划广州起义,革命没发动就失败,遭通缉的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1905年,三十九岁的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并为同盟会制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不久孙中山把它阐述为三民主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土崩瓦解,经宣布独立的17省代表投票选举,四十四岁的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旦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辞职,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袁世凯。辞职后孙中山致力于发展实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铁路建设,他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孙中山于1913年7月组织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1915年积极参加全国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1917年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发起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担任大元帅,但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护法运动很快失败。1920年底,孙中山重返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发起了第二次护法运动,两年后由于陈炯明叛乱而失败。1924年1月,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9月,孙中山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应冯玉祥邀请毅然抱病北上,北上途中反复宣传召集国会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并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仍须继续努力!”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孙中山能挺身而出把自己的一生致力于振兴中华,在革命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能战斗到底是何等的坚韧。

  台湾研究孙中山家世的专家谢福建,编写了本《国父家世源流汇述》,为了要弄清孙中山的祖籍问题,特地去访问了在抗战时期曾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在孙中山在世时曾任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的薛岳,访问后,写了一篇《访问薛岳将军记》,在记后薛岳签名并题字说:“承问无错”。现将其问答词摘录如下:

  l、问:将军追随国父革命期间,是否知道国父原籍?

  答:当然知道。国父原籍是紫金县。国父也说过自己是东江客家人,老家原住紫金县。

  2、问:国父当年在粤对部属等讲话,通常用什么话?

  答:与客籍同志讲客家话,与广东同志相聚讲白话(粤语),与别省同志及集会时,通常讲普通话。

  罗香林学者通过各种资料的研究发现孙中山祖上几代是祖籍客家的,这点得到了孙文儿子孙科的承认。1942年春,罗香林以《国父家世源流考》手稿,亲自送交孙科审阅,孙科完全承认了他们的祖籍是在紫金,并盛赞该著“阐发详确”。随后该著又得到了国民党政府要员如蒋介石、邹鲁、吴铁城、陈立夫等人的承认以及国民党政府的正式承认。

  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在公众场合曾多次提到自己是客家人。1911年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将军,谈及第一次与中山先生见面时,说先生自称是惠州客家人。1918年5月26日,孙中山在大埔县三河壩检阅粤军时,赴梅县松口拜会革命元老谢逸桥兄弟,对当地父老说,自己是客家人。

  客家人的相貌特征,一是国字或小圆脸;二是如雕刻般的眼皮显得厚重而且眼窝较深。孙中山是国字脸,一双厚重的双眼皮,眼窝较深,符合客家人的相貌特征。

  据了解,20世纪孙氏族内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孙中山祖先问题的学术争论:关于孙中山祖上迁徙线路轨迹之争。1986年11月,广州召开的“孙中山国际学术研讨会”,百家争鸣观点不一,主要有“紫金说”和“东莞说”。“紫金说”认为,孙中山祖上从江西宁都—福建长汀河田—广东紫金忠坝—增城—香山涌口、翠亨;“东莞说”则认为,孙中山祖上从江西宁都—会昌—广东南雄珠玑巷—东莞员头山、长沙—广东香山涌口、左步、翠亨。最后,文化部老专家叶学明先生研究考证,确认孙中山祖籍在紫金县中坝镇,写进了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再一次确认孙中山为孙誗之后裔。另中山之子孙科在《孙氏族谱》序文中曾述:孙誗后裔孙友松于明永乐年间,从福建迁徙于广东紫金县之忠坝,为孙氏入粤始族……

  著名史学家罗香林教授在专著《国父家世源流考序》中,详细考证了孙誗至孙中山的世系源流历程。孙科在《八十述略》序中提及:晚唐僖宗时,我们的远祖孙誗者甚贤能,黄巢乱起充承宣使,引兵游击闽越江右间,以军功封东平侯,屯于虔州虔化县就是现在江西宁都县。……友松是入粤始祖,……连昌迁居香山,连昌之孙殿朝于乾隆时迁入翠亨村,孙殿朝之孙敬贤即中山的祖父。最早记载陈留孙誗之谱,系出自北宋中顺大夫孙勰撰《富春孙氏族谱世系总序》,谱中有宋欧阳修题唐东平侯孙誗像,大文学家苏轼题谱名,南宋时此谱又多次修撰,文天祥撰序。

  中山精神与客家精神及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孙中山精神中有强烈的客家文化意识。首先,客家人经历过多次流离迁徙之苦,对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社会动乱有切肤之痛,不惜牺牲追求民族团结、中华振兴,这与孙中山的爱国、爱民精神是一致的;其次,客家人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形成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性格,这是孙中山愈挫愈勇革命精神的内核;再次,客家人在适应新环境上勇于开拓,这与孙中山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相符;此外,客家人尊祖敬贤、家庭和睦、扶持后辈、守望相助的美德,与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和极力倡导的“博爱”精神一脉相承。

  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战国时期属郑国,名留地,后被陈国所并,更名为陈留。秦置县,汉设陈留郡,晋朝为陈留国, 隋朝为郡,明清为县。若以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论,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县、 尉氏县,北至延津、 长垣,南至 杞县、睢县之间的地区。唐天宝元年(742)改汴州为陈留郡,治浚仪(开封市区),开封(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开封市区与浚仪县同廓),领浚仪、开封、尉氏、陈留、雍丘、封丘六县。(尚伟华 崔庆庆)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牛闪闪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