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河南分网 > 旅游

江西会昌县城镇化注重人本生态传承文脉

2013-12-26 09:44  来源:人民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人民日报报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80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临位于江西赣南苏区会昌县城边的高峰,豪迈挥笔写下这首词。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支持下,会昌人民如今正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全力谱写“风景独好”新篇章。

  月亮湾新区建设工地车辆穿梭,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如火如荼……时下,走马会昌城乡,在青山绿水间,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会昌县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把人本思想和生态理念贯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城乡处处涌春潮,万里春风入画图”的壮美景象。

  城区建设

  留足空间惠百姓

  新型城镇化,县城是“龙头”。在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会昌迈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铿锵步伐。

  会昌县聘请国内顶级设计单位在县城东南部规划建设月亮湾新区。新区总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将由此从原来的8平方公里扩大至1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将从37.2%提高至40%以上。新区的开发建设将新增国有资产约34.44亿元,成为会昌县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历史机遇的重要阵地。

  “我们拓展城区是以完善城市功能、夯实基础设施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目标。”会昌县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肖丽芳说。

  会昌县投入9000多万元完成了各类规划,实现了规划区内控规全覆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并坚持做到“六个留给”,即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道路、留给江河、留给绿化、留给休闲、留给安全、留给百姓。

  在月亮湾新区里,道路、学校、文化等公共用地就占到整个新区用地的2/3,其中仅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就占总规划面积的26.57%。整个新区绿地率高达41.2%,高出国家标准15个百分点。高起点的规划,让新区魅力四射。不到两年时间,这个新区便迅速崛起、规模初显。

  大量的“留白”和“留绿”,留出了一片好口碑,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整个新区,仅用48天时间就依法完成了房屋征收和土地征用工作。“政府这样规划建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还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看着原本杂乱无章、布局落后的旧村庄变成开阔平整、轮廓日渐清晰的新区,会昌县月亮湾原小坝村枫岽窝小组拆迁户谢长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盼。

  乡村建设

  传承文脉留记忆

  文脉是乡村的灵魂,是农民心中无法割舍的情结。在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等乡村建设过程中,会昌尤其关注历史文脉的传承,慎拆古建筑,力求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让小桥流水、历史记忆伴随着一幢幢新型建筑同步生辉。

  在乡村建设中,会昌县坚持“逢特必留、能留则留、无妨要留”三原则,让一座座客家古民居点缀在山水之间,让一处处红色革命旧址熠熠生辉,让一段段文脉记忆源远流长。

  周田镇河墩村,一排两井三厅的清代建筑破败不堪、无人居住,但位置极佳,许多村民都想将其拆除建新。可在村庄规划时,政府坚决对其保留,并安排资金进行了修缮,美化了周边环境。如今,这幢古建筑已成为村庄的中心区域,房子成了村民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孩乐园等公益场所。在小密乡莲塘村大屋小组有一口清朝乾隆年间的八角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屋村民,但已经荒芜、湮灭在杂草废土中。危旧土坯房改造期间,会昌县围绕古井原有的八卦图形,铺就三层井台,四周植树种草,摆上石凳石桌,镶嵌上棋盘,让古井成了村中一景,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古旧的建筑如果不修不管,不但影响村庄整体美观,甚至危及人的安全。”很多村民都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会昌县采取“私保公助”、“公租公保”、“公修公用”、“等价置换”、“民保民用”等创新办法,让一大批承载历史记忆的古建筑产权明晰、物有所用,既有效保护又合理利用了古建筑,并很好地解决了村民的忧虑。

  近年来,会昌县先后由文博部门和乡村组织开展多次乡村文化调查,把文脉传承置于乡村规划建设之先,使400多处古建筑、史迹得以留存和修缮,重焕新颜。

  引农入城

  安居乐业并步走

  会昌县在科学做大做美县城这一“龙头”的同时,还把圩镇和中心村镇作为重要着力点,按照“城郊村融入城市、圩边村靠拢集镇、散居点汇集社区”的思路,安居与乐业并步走,在乡村间打造一个个幸福家园。

  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兴业成市同步,这是会昌县提升城镇化水平的积极探索。麻州镇依托台商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县城至麻州沿线农业、工业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步融入县城规划区;筠门岭镇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境内汉仙岩风景区,致力发展旅游强镇;西江镇则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依托红狮水泥项目,打造商贸物流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借助产业的“虹吸效应”汇集起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倾力帮扶农民“洗脚上岸”,使60%农民就近享受了良好的人居和创业环境。2012年以来,会昌县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3.1万户,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点286个,使之成为当地百姓的秀美家园。

  “我家原先住在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现在好了,在政府购房补助的帮扶下,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日前从深山搬进县城安置小区的会昌县永隆乡益寮村村民刘曾林满怀感激地说。同刘曾林一样,会昌县目前已有218户购房户申请到了购房补助,面积达17700多平方米。为加快农民进城步伐,会昌县出台《“引农入城”加快新型城镇化优惠扶持政策》,对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户、移民搬迁农户由县财政按购房面积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购房补助。

  古邑与新城交相呼应,相映成辉;圩镇与新村齐流新韵,共述繁华。如今,一个崭新的会昌正在用城镇化带来的变化诠释着“风景这边独好”的迷人魅力。(肖良 蔡伟平 李建平)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范晓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