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科技合作网络体系 2030年基本建成

2017-05-10 10:54:00来源:北京晨报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国新办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情况时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中科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科研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800多人次。
  五年形成科技合作网络雏形
  据白春礼介绍,中科院于2016年初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牵头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共同体”。
  中科院将通过五年的时间,夯实合作基础,打造合作基点,形成国际大联通的科技合作网络雏形。计划有个中期目标,到2030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并且在带动双边、多边及区域科技合作当中发挥骨干网的作用,使中国科学院在亚太、亚欧、亚非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处于龙头和中心枢纽地位。
  行动计划的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使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成为亚太、亚欧、亚非地区“科学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柱,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一带一路科技联盟将要扩容
  白春礼说,去年中科院召开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名科学家聚集在北京,会上成立了“一带一路”科技组织联盟,发布了《北京宣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介绍说,中科院正加强和完善联盟,把它注册成国际组织。今年还要开展相应的工作组会议,完善有关章程,已经跟相关的22个国家在商议,将来要扩大这样的联盟,通过国际讨论,招收新的会员。相信会通过这个平台,组织国际合作项目、人才培养项目、招收优质学生的项目和相应的基金,让更多国家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
  气候变化项目开展国际合作
  中科院在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方面也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曹京华称,中国科学院利用多年积累的治沙经验,在整个西北做了大量工作。在国际合作局本身的布局里,就有一批涉及气候变化的项目,比如说由中国科学院引领的大科学计划,就有围绕“一带一路”气候变化研究计划。
  白春礼表示,关于灰霾的形成,科学院列了一个先导专项,叫大气灰霾追因,就是研究灰霾形成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这个项目执行了三年多,目前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结果,包括研究了灰霾主要成因来自于哪几个主要方面,比如说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等等。关键是通过这个项目研究,发现了二次粒子的爆发,对灰霾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编辑: 李行
关键词: 科技合作;网络体系;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