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网

 首页 > 焦点图 > 正文

经济学家周天勇:首套房房地产税不应免征

2014-12-11 15:2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伴随房产税被抛弃而转向房地产税立法,房地产税一跃成为新闻热词。“首套房不能免征房地产税。”昨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在出席活动时语出惊人,“当然,国家应废除土地和房屋的使用年期制,改革为永续使用权和继承权。”

  周天用老师

  周天勇老师

  有趣的是,周天勇似乎不担心他的观点受到抨击,“作为学者既要为老百姓说话,也要为合理的经济运行说话。”

  此前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透露,房地产税改革的“时间表”,2015-2016年很关键,最顺利的情况是2015年通过一审、二审、三审,也很可能有四审,还要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争取2016年完成房地产税立法审批,2017年有适应性地在国内各行政区依法执行。

  “废除房地产使用年期制,换取征税权”

  经济学家周天勇认为,房地产税开征,是关联土地、住宅和财税等体制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涉及城镇居民、农民、房地产开发商、用地企业、地方政府等诸多利益,非常复杂,需要平衡各方,但坚定地推进,否则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各种问题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矛盾激化。

  在周天勇看来,目前国家需要向用地居民和企业妥协:必须废除土地和房屋的使用年期制,改革为永续使用权和继承权,以换取对居民及用地单位房屋和土地的征税权。

  他表示,房地产税首先面临的是房地产的年期问题。因为目前的房地产有使用期:40年、50年、70年,而这种年期制度和市场经济调节的运行规则是不一致的,有矛盾的,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以房养老要把房子抵押到银行,反向抵押到银行,银行支付养老金,这种年期制度存在一个问题;再比如说,60岁退休了,但是房屋年期使用期只剩下10年,我可能抵押给银行以后,我活了71岁,但是70岁的时候,房屋在银行的产权没有了。

  他还提出,城市里面的住宅实行年期制,但是农村的宅基地是永久使用,它是集体所有但农民永久使用,但也没有明确说可以继承,但是实际上是继承的。农村的房子,一些边远的房子是不值钱的,山区的,但是一些城郊的,城中村的房子是很值钱的。因此,房地产税如果要开征的话,可以分级差,但是不能免征,你对特别边远的山村的房子,可以一平米征几分钱,但是不能不征。

  另外,他提出,不论是城乡的房地产、宅基地,一定要有永续使用权,也就是说近似产权。如果说不永续使用的话,就没有开征房产税的理由。所以说,在中国这个国家或者这块土地上,房屋和宅基地应当永续使用,可以继承,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改革,只有这样,政府才可以换取对房地产的征税权。这是双方的一种妥协,因为法理上不合理,只能通过给以城乡居民永续使用权和继承权来换取征收房产税和遗产税的权利,并真正能推动以房养老。

  首套房不能免征房地产税但应以合理房价征收

  周天勇认为,政府不能正在居住使用的房屋按照市价(泡沫价)征税,只能以合理房价征税;对一套房不能免征,否则,企业房地产税会加重,将彻底摧毁国民经济;对居民投资性质的房屋也不能累进过度征税,因为资产泡沫太大。

  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向居民开征房产税。“因为你住在这儿,你住在这儿我就要提供公共服务,垃圾处理、污水、路灯。我举个例子,像天通苑谁都不交房产税,也没有企业,这个地区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地区,它怎么办?白天居民们到北京的朝阳区工作,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交到那里,晚上跑到这里睡觉,这个地方如果是一个独立政府,这里住这么一堆人,不给我交税,我怎么办呢?”周天勇解释,“实际上房产税就是说因居住而发生的公共服务。这些国家房产税大多要占县市级政府收入的60%。所以一定要对居住的一套房征税,但是不能按照泡沫的市场价格征,要按照消费居住价格、合理的收入房价来征,要控制在征收对象的承受范围之内。对退休人员、低收入的人和农民的房子,或者针对一些地理位置可以实行减免。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体现社会的公平。”

  税率怎么确定呢?“我认为对消费居住的房屋,最好在1%,不要到2%,许多国家房产税,像美国,大概最低是1.3%,最高是1.9%,但我觉得中国可能1%比较合适。”周天勇说。另外,有一部分住宅,是在政府的高地价和高房价时购买的,其中含了很大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当然,按照消费性资产征税,实际上已经去除了土地出让金部分,但是考虑一些居民在最高价格时,或者贷款利息非常高,实际上是用明天的钱,交过去的政府的出让金。因此,应当适当的减免。

责编:耿倩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