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里通村公路的建成,让舞阳县章化镇简城村3000多名村民出行不再难;

  10公里休闲道路的铺就,使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小王庄村的果园成了漯河市民采摘游的好去处;

  300公里农村公路的修建,改变了漯河市群众生活和生产环境,助力着全市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从以往每年建设130多公里,到今年已建成3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的提速,市县一体联巡功不可没。”11月5日,漯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吕娜说。今年漯河市委第九轮巡察采取市、县(区)联动的巡察方式,对全市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全面“政治体检”,群众反映的断头路、危桥等问题,得到交通运输部门的及时解决。

  作为全国唯一的市县党委巡察机构一体化建设试点,漯河市积极探索,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了“机制一体建、队伍一体抓、市县一体巡、成果一体用”的市县联动巡察格局,让巡察监督的“触角”直抵基层组织“神经末梢”。

  协同作战解决民生“痼疾沉疴”

  10月23日,漯河市委召开会议,对七届市委第十轮巡察进行动员部署。与此同时,漯河各县区、功能区党(工)委也同步启动今年第三轮巡察工作。与今年已开展的两轮巡察模式相同,漯河市本轮巡察依然采取“市县两级统一动员部署、统一巡前培训、统一发布联系举报方式、巡察组同步进驻”的方式,形成叠加效应,扩大震慑效果。

  目前,漯河市、县(区)组建的20个“巡乡带村”巡察组、39个巡察村(社区)党组织巡察组,正对全市20个乡镇(街道)、177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重点的常规巡察。

  “变过去市县(区)的‘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工作合力大大增加,效果明显提升,一些行业性、系统性‘痼疾沉疴’能得到有效发现和整改。”漯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杨骁说。

  混合编组破解熟人监督难题

  本轮巡察,漯河市委巡察组副处级巡察专员张光付被下派到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任该区第一巡察组组长。巡察组进驻第三天,张光付便带着巡察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我在这里人地两疏,没有熟人‘走关系’和‘打招呼’。同时,通过‘真刀真枪’的巡察实战,给县(区)巡察干部引路子、教法子”。

  下派副县级干部担任县区交叉巡察组组长,破解人情干扰,加强县区巡察组力量,是漯河市组建巡察队伍的创新做法。漯河市在坚持分级负责、主体责任不变的原则下,对全市巡察队伍一体管理,科学合理编配监督力量,探索开展交叉巡察。

  纵向来讲,既下派市委巡察干部到县区巡察组,又抽调县区巡察骨干参与市委巡察,双向交流中提升巡察队伍素质。横向来说,在5个县区分别成建制抽调一个巡察组,在市委巡察组直接领导下开展异地“推磨”巡察,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陌生面孔巡察,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多了,“身上不干净”的党员干部心理压力也更大。以七届漯河市委第四轮巡察为例,5个异地交叉巡察组向纪委、组织部门等移交问题线索占比超六成,巡察利剑作用凸显。目前,漯河市已巡察村(社区)党组织690个,超过全市村庄的半数。其中贫困村党组织169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对贫困村巡察的全覆盖。成果共享做好“后半篇文章”今年6月,舞阳县委第一巡察组走访中发现章化镇简城村三座浮桥年久失修、出村道路坑洼不平的问题后,向县交通运输局下发了立行立改通知书。巡察结束后,巡察组又与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人员组成整改督查组,跟进简城村道路整改工作,并多次到现场督促整改落实。

  “巡察组来了就是不一样,让我们出行不作难。”79岁的老党员王兰营激动地说。

  为压实巡察整改政治责任,漯河市探索建立“巡后直督”机制,每轮巡察反馈后,整合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和巡察机构力量,组建整改督查组,发挥巡察组熟悉被巡察单位情况的优势,以督查手段倒逼巡察整改落实,有效解决了“巡察很重视、整改走形式”的问题。

  漯河市还坚持巡察成果共享,标本兼治共促,统筹做好发现问题“前半篇文章”和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漯河市县巡察一体推进,扎牢织密了监督网,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漯河市委书记、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蒿慧杰表示:“我们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持续探索创新,完善上下联动机制,提升巡察监督实效,使巡察这盏政治‘探照灯’照得更准更亮。”(记者卢松郭海方通讯员王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