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大连自贸片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在投资领域实施覆盖全市场主体的审批和监管彻底分离又相对集中的“无障碍、不干扰”审批监管新模式运行情况。这标志着大连自贸片区“放管服”改革由“点”的改革走向“面”的创新,由“率先”迈向“引领”,投资由“便利化”迈向“自由化”。

大连自贸片区:内外兼修 门户枢纽地位凸显

  此次通报的“放管服”改革的措施只是大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发展中的个例。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大连自贸片区明确内外定位,在对内建设东北地区海陆联运中心,对外建设我国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空门户,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开放合作的重要枢纽的目标上积极探索,努力尝试,走出了一条大连路径。成立以来,大连自贸片区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

  优势明显 成就斐然

  据悉,大连自贸片区规划面积59.96平方公里,占辽宁自贸试验区的一半,全部位于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范围内,由大窑湾和小窑湾两个海湾连接组成。片区包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园区、中国(大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试点区域。大连自贸片区拥有世界一流、国内最完善的港口集疏运条件,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往来,承担着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海运货物和98%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2019年,港口吞吐量全球排名第11位,集装箱量全球排名第16位。目前初步形成了港航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生物医药、石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成熟产业集群。

  自挂牌以来,大连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推进任务落实,推动投资、贸易、金融、监管等多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连自贸片区累计复制借鉴国务院、辽宁省及商务部等部门发布的改革试点经验291项,总结梳理制度创新举措273项,经专家评估形成创新案例102项,其中上报省政府73项,上报商务部22项。其中,“‘保税混矿’监管创新”“进境粮食全流程监管新模式”分别被纳入国务院第四批、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冰山模式’开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路径”“集装箱码头股权整合新路径”等2项国资国企改革案例被纳入商务部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供全国参考借鉴;46项制度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

  随着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连自贸片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底,大连自贸片区大连自贸区累计新注册企业22172家,注册资本3131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415亿元。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

  自挂牌成立以来,大连自贸片区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自贸片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大连自贸片区紧密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有序承接省级管理权限,在已承接首批131项省级管理权限的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推进第二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事宜。同时,编制印发大连片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大连自贸片区积极推进以信用管理为依托的监管与服务模式。在规划建设领域,通过开展“施工许可信用制”等试点,将项目规划审批办理时间压缩20天以上;对符合条件的危化品企业实行“危化品经营许可信用承诺制”,办证时间从法定40个工作日变为即来即办、当场领证。在市场流通领域,创新药品分级分类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不同业态融合发展。

  在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上,大连自贸片区努力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增设税控服务单位窗口,实现业务即时办结;首创“政银一体化”制度,企业可享受上门开户服务;上线“政务服务智能自助工作台”,24小时不打烊、“智慧通办”服务模式畅行自贸片区。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北方版权交易中心,成立市中院自贸试验区审判庭、自贸试验区司法研究中心,建立和完善自贸试验区法律规则体系。设立大连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仲裁院,发布《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举办大连自贸法治论坛,打造东北地区法治探索新样板。

  投资管理制度接轨国际

  一直以来,大连自贸片区以投资自由化为核心,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初步建立起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管理制度。

  大连自贸片区转变外资准入管理模式,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推出注册快捷通道,方便企业投资兴业。全面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项目、企业设立及变更和对赴境外投资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率先试行企业投资承诺制,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和项目首问负责制,试行企业登记简易注销。在全国首创“委托律所规范集中登记管理”机制,便利企业集中登记。依托建设银行中心网点,开办自贸通窗口和自贸驿站特色业务,方便企业投资,推动大连自贸片区创新成果向全市各区复制延伸。

  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在全国首创“五位一体”商事登记确认制,实现负面清单、标准文本无人审批、智能确认、立等可取;出台《大连自贸片区企业登记确认制实施意见》,将登记确认制适用范围扩大至全部公司类别,符合条件即可实现营业执照“秒批”;全国首创《主体资格行政确认规范》,以标准规范行政确认制实施。成功申请“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窗受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集中行政审批权,实现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可预期”目标。

  通关能效持续提升

  为持续提升通关能效,大连自贸片区以贸易便利化为主体,主动服务于新业务新模式发展需求,不断强化口岸功能集成和服务能力。

  大连自贸片区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单一窗口”办理业务综合覆盖率接近100%。同时,持续推出贸易便利化举措,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大连海关推出优化外贸营商环境18项措施,全国率先推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E签通)平台”,实现签证“零接触、零延时、零障碍”。大幅提高危险货物稽查的精准度,有效保障口岸作业和运输安全,推出“国际水产品中转监管新模式”,实现“源头可追溯、监管可控制、流向可追踪、质量有保证”。

  大连自贸片区顺应新业务新模式发展,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提质增效,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进一步改进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审核作业程序“秒”通过,助力外贸企业内销便利化。全国率先推出保税船供油“集出分供”“两仓调剂使用”监管新模式,推出平行进口汽车转口保税增值、保险保函方式保税出区展示等创新型业务;推动进口毛燕加工项目落地,先行先试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强招航线、引货源工作力度,高水平规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保税功能优势,加快培育特殊区域内新业务发展。

  大连自贸片区还积极完善制度,促进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发展,推进跨境电商产业体系建设。“保税混矿’监管创新”不仅化解了大连港矿石码头亏损局面,同时也实现了国外矿山向中国港口的前移,有效降低了中国钢铁企业采购成本,强化了铁矿石贸易议价能力,逐步形成了东北亚铁矿石交易中心。开通大窑湾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及保税区3个跨境电商功能园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显,产业发展定位明晰。实现7×24小时无障碍通关,率先在东北地区建立跨境商品追溯监管体系。在做好保税备货进口模式的同时,打通跨境直邮通道,实现出口单量快速增长。“跨境电商自提业务”正式运营,为消费者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体验。

大连自贸片区:内外兼修 门户枢纽地位凸显

  金融创新助企降本增效

  大连自贸片区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特征,瞄准产业发展堵点问题,推出定制化金融创新举措,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自贸片区内,加强金融创新统筹谋划,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金融创新工作方案》,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灾备中心和期货交易测试平台、东海航运保险公司航运保险项目、中国太平医疗养护项目、百年人寿、农商行、阜新银行、德泰金控等600余家金融机构落户大连自贸片区。

  紧密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在全国首创“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将原至少7日完成的业务压缩到现10分钟办结。会同多家银行机构,聚焦企业需求,整合特色业务,推出“退税贷”“东北亚联动跨境融资”“电子汇总征税保函”等“多途助贷”组合拳,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创新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依据,加强对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推出“首农供应链金融贷款新模式”,实施好“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提升工程”。

  “大连经验”形成推广

  大连自贸片区以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目标,在国资国企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创业创新等领域探索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大连经验。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一批典型案例逐渐形成推广。大连港集装箱码头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码头股权整合,有效解决了集装箱码头单体规模有限、服务标准差异、码头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港口核心竞争力。大连冰山集团以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综合服务体系为核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东北国有企业改革之路。

  近年来,大连自贸片区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构建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以辽港集团为代表的港航物流产业集群、以光洋科技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英特尔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辉瑞制药为代表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西太平洋石化为代表的石化产业集群、以东风日产为代表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大连自贸片区:内外兼修 门户枢纽地位凸显

  大连自贸片区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动,总部经济和平台经济加快发展。松下电池二期、万纬产业园、丰树产业园、大连国际先进装备博览中心等项目竣工;东芝机车动力电池、科达利精密、唯品会大连运营中心、毅都冷链水果交易中心、鑫洋食品二期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松下电池三期、玛弗罗新工厂、德邦辽宁总部智慧产业园等多个项目完成签约。中化道达尔、中化石油、中外运等央企将东北总部布局我区,欧姆龙总部、爱丽思中国总部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带动区域经济效益提升。

  抗疫和经济发展两不误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连自贸片区以“四上”企业复工包保工作机制为抓手,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确保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加强企业精准帮扶。

  大连自贸片区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职责,建立包保工作机制,在做好防疫督导的同时,深入企业开展疫情影响调研,提出应对工作建议,主动协助企业解决复工中困难及问题,并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同时,积极开通绿色通道,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大连自贸片区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加强企业精准帮扶。在市场监督管理服务领域,发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八项措施,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在国际贸易领域,推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平台,步入了证书签发“零接触、零时延、零障碍、广联通、高效率”新阶段。在金融服务方面,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协调8家驻区金融机构和41家有需求的复工企业对接,协助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加快复工复产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