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吃透旅游“饭” 海南琼中的“造血式”扶贫

2017-01-19 16:31:00来源:新华网

  

  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美丽乡村。新华网 喻涛 摄

  新华网海口1月18日电(喻涛 秦海灵)从地理坐标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正好位于海南岛的中心,海南之“心”的概念正在推广。多年来,他们执着于从自身特点挖掘旅游亮点,“奔格内”、“琼中绿橙”、“什寒模式”……一个个带着泥土味道的旅游标签还就创出了牌子。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当地的旅游产业便顺势成为了“造血式”扶贫的新支点。

  顺着海南中线高速路南驶,不消两个小时便进入琼中,鲜明、喜庆的“奔格内”LOGO带着民族风在高速两旁夹道欢迎。“奔格内”在黎语中是“来这里”的意思,它是琼中县主打的旅游文化品牌,是以“水果采摘”、“黎苗风情”、“森林科考”、“田园风光”、“红色印记”等为主题的10条乡村休闲游线路。

  几年的品牌打造让“奔格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当地农户也享受到了共享旅游的发展成果。据了解,2016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人数42万人次,同比增长62.16%,乡村旅游收入达1.67亿元,同比增长200.66%。

  作为琼中县最偏远、最贫困村庄的什寒村,通过“奔格内”乡村休闲旅游,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946元增加到2016年12013元,7年内增长了12倍,什寒村从昔日贫困村蜕变为“最美中国乡村”,成为琼中旅游脱贫的典范。

  记者在什寒村看到,由企业负责改造的驿站、客栈、民宿、露营地、茶吧,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里面的员工均从本村聘用。当地农户介绍,经营收入的60%归他们、35%归投资企业、5%归村集体,什寒全村100多户农户通过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经营管理中,经营管理收入占到其总收入的50%以上。

  如何让“什寒模式”做大,进一步激发农户吃旅游“饭”的热情,琼中县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云湖模式”似乎给出了答案。在什云村推出云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可以看到,由政府引入企业,在农户不失业、不失地、不失居的前提下,企业出资对农户的土地进行承包或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

  据介绍,自企业入驻当地后,什云村及周边村庄共有300多位农户参与酒店基建和餐厅服务管理,实现农户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工资收入、股金收益等形式,什云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2466.8元增长到目前的8328.6元,增幅近4倍。

  “有招牌,更要有品牌”。“琼中绿橙”已然成了当地农产品中的“明星”,十几元一斤的价格依然门庭若市,以至于需要政府发布公告指引消费者如何“买的放心、买的便利”。

  借此之机,琼中推出“琼中绿橙乡村旅游季”,以品牌拓线路,以口碑换口碑,让游客“走的进来,带的回去”,在增加旅游附加值的同时,也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据统计,琼中推动三产比重由2011年62.4:12.1:25.5调整为41.1:14.2:44.7,实现三产首超一产。2016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超过80万人次,同比增长202.11%,直接吸纳农户就业300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人间接就业,通过旅游扶贫消除贫困人口4000余人。

编辑: 郑皓月
关键词: 旅游;脱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