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7月28日消息(记者辛如记 吴媚苗 通讯员吴凡)日前,海南苏学研究专家、学者、中央驻琼新闻单位与海南省多家媒体负责人、记者,同聚海南大学思源学堂,共同研讨920年前苏东坡在海南撰写的《峻灵王庙碑》。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所著《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一书亦已发布。

  宋元符三年(1100)农历五月,贬琼三年的苏东坡获旨,仍以“琼州别驾”身份量移廉州(今广西合浦)。离别海南之前,东坡撰写了著名的《峻灵王庙碑》,感谢位于昌化江畔(今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峻灵王”护国安民,也感谢山川之神相助,自己“谪居海南三载,饮咸食腥,凌暴飓雾,而得生还” 。

  黎族自治县昌化镇东北处的昌化大岭,延袤十里九峰,气势恢宏,汉时人们认为此是五指山脉的来龙,是海南岛的源头,被誉为“神山”。坐落于岭上面向大海的一尊10余米高的巨石,是出海渔船回港靠岸时的方位坐标,传说是保护民众的“神山爷”, 护佑南海的镇海之神,盛名远播。

  苏东坡在《峻灵王庙碑》中,详细记载了他“自徐闻渡海,历琼至儋,又西至昌化县,西北有山,秀峙海上,石峰巉然若巨人冠帽,西南向而坐者,俚人谓之山胳膊”的行程和感悟,并具体记录了峻灵山上奇特的生态物种、自然现象等细节,歌颂峻灵王为国护宝,为民保安。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朝廷,封山神为“镇海广德王”;宋元丰五年(1082)七月,宋神宗封之为“峻灵王”;清代道教文化在海南得以发展普及,各路道家纷纷来朝,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十八日又加封为“昭德王”。一块山石,被三个王朝敕封为王,史无先例。

  苏东坡是否亲自到过昌化江畔祭山拜庙?东坡《峻灵王庙碑》一文写于何时何地?现位于峻灵王庙前的一块断碑,是何时所刻,何人所刻?是否东坡碑文?这些问题,史料中缺少明确记载,学术界历来存有争议。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海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李公羽,以三年多时间认真研究考证,在多方面专家和昌江县有关专家学者帮助下,多次实地读碑、田野调查,查检比对大量文献史料,经多次学术会议研讨,业界权威专家指导、点评,完成《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一书,近日由我国著名古籍研究、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严格审校,正式出版,全国发行。李公羽在首发式上介绍了书稿撰写、出版的过程,以及东坡峻灵王文化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意义,感谢各有关方面的指导、支持与帮助。

  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兆雪表示,东坡峻灵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身边的具体展示与丰富呈现,当地将高度珍惜这一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以东坡峻灵王文化的美丽传说,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推进城市发展转型,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李长青在现场从宋史、海南金石史和文献校勘学等角度,利用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的二重证据法,对峻灵王庙碑文和残碑的考据等作严谨分析,认为该研究成果补充了东坡贬谪海南过程中的重要历史细节,在苏轼文化研究和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是一项重大成就。把传统的方法,运用到残碑的考辨上。

  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认为,包括东坡峻灵王文化在内的东坡文化,集中展示和代表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热爱生活、战胜灾难、追求幸福的夙愿,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东坡文化是推动地方旅游形成文化内涵独特、文化底蕴丰厚、文化品质优秀的中高端旅游消费资源的独特品牌,是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