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6月23日消息(记者迟嵩 通讯员李建飞)记者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创新创业团队了解到,该团队契合国家关于新型创新方式总体方向,通过探索实践“创新联合体”模式,实现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围绕结构性供给侧改革,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地域的产业特色,与地方政府合作联合建设科创基地,其中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合肥研究院、济南研究院先后被评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该创新创业团队遵循科研、创业、产业、教育融合协同发展思路,通过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搭建技术快速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创新框架、打造多元协同的资源配置,持续探索并实践基于技术成果投资回馈的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联合体模式。
  凭借对这一模式的复制,该创新创业团队已集聚了一支规模逾1200人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已申报并授权专利专利1300余项,已研发和推出30余类、200余种产品;在突破关键技术等方面自主研发出的精密摆线针轮减速器、智能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等、智能控制器、HEM智能驱控单元等相关核心技术等众多创新产品与核心技术的问世,均是解决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能力提升的体现。
  创新联合体能够为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创新生产模式提供新知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据机器人产业蓝皮书调研资料显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国内首个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孵化体系。截至2018年末,累计孵化2500余家企业,培养21家上市公司。
  随着机器人产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主体逐步丰富,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探索构建以政府为保障、企业为主体、高校为助力、金融机构为支撑、行业协会为纽带等多元创新体系,且创新主体能够在相关政策和机制下,互补创新资源,促进形成创新系统,具备创新发展合力。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打造的“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模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上海新时达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等创新方式,都是在国家创新战略指引下,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探索与实践,可为未来扎实推进机器人产业创新融合化发展提供一手、客观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