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的天好蓝呀!”对于大庆市民来说,这已司空见惯。但对于初到一个“石油之城”的外地人来说,大庆的天儿常常会引起他们的惊叹。

  近日,记者从大庆市生态环境局看到一份“蓝天成绩单”,这是对外地人“惊叹”的最好回应——我们的天儿几乎天天这么蓝。去年,我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9.1%。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以贯之的生态理念,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常抓不懈的治理。

  2020年“蓝天成绩单”:

  两个全省“第一”为全年优良天数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市对全区域范围内涉气工业源、机动车源等10大污染源9类污染物的排放源进行全面筛查,通过工业企业发表调查、现场调研,建成包含区域、行业、种类、排放量等重要信息的全口径数据管理平台,并完成了报告编制工作,成为我省第一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我市靶向治污、科学治霾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8月,我市出台了《大庆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是全省第一部关于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的地方立法,为开展柴油货车污染防治监督执法、检测维修等工作提供有效法律依据。

  同时,多措并举,综合施治,以防霾治污,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治理,严格监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得到稳定改善。完成重污天气应急预案修订,新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企业300余家,并按“一企一策”完善减排措施,为我市重污染天气应对、联防联控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我市共进行了366天有效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显示,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5.5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4天,较2015年(7天)下降42.8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6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9.1%,较201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圆满完成“PM2.5年均浓度基本保持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15%以上”的目标任务要求。

  “十三五”完美收官: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全部提前超额完成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大幅降低污染排放强度。

  在蓝天、碧水保卫战中,市区和县级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全部清零,累计淘汰521台。累计淘汰老旧车辆5.38万台,启动柴油货车污染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工作,严格落实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要求。同时,优先完善饮水安全保障,投资5.4亿元实施中引水厂水源替代工程。同时,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溯源监测,建立排污口名录,为下步系统整治提供重要支撑。

  全面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林甸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勘界定标试点。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绿盾”系列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全市总台账733个点位中,无需整改145个,已整改完成441个,一大批自然保护区内违规设施得到彻底清理。大力推动生态示范建设,累计创建2个国家级、5个省级生态县区,2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7个省级生态乡镇和268个省级生态村。

  同时,紧密围绕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目标,多方挖潜,积极推进大气污染减排工作,截至2019年底,累计减排二氧化硫3934.29吨、氮氧化物9647.71吨,较2015年排放量分别下降10%、12.96%,超额完成“十三五”大气污染减排目标。

  “十四五”蓝图开启:

  落实“10个全覆盖、2个清零、1个基本消除”

  2021年,是大庆创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的全面发力之年,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十四五”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适应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转变,围绕落实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确定的“10个全覆盖、2个清零、1个基本消除”刚性任务,加强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提高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到2025年,国控考核断面I—III类优良率力争达到83%以上,安肇新河古恰泄洪闸口水质持续改善,在扣除污染物背景值影响前提下,实现消除劣Ⅴ类。县级及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县级及以上地下水饮用水源在扣除天然背景因素影响前提下达标率100%。保护龙凤湿地、扎龙湿地、肇源沿江湿地等重要湿地,实现面积不缩小、功能不减弱。城市近郊、改厕率高、经济基础条件好的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县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进一步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3ug/m3以下,积极提升优良天数比率,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温室气体排放得到协同控制,达到省里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要求。

  土壤环境风险方面得到有效管控。不断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治理体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3%以上。全面完成全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工作,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有效监控;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治理各类主体责任,构建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2021年,全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记者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