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渔船,两个人,一辈子。他们是白洋淀最年长的捕鱼夫妇,90岁的陈福友, 84岁的胡小仙,来自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安新镇的小田庄。新华网发 马梦迪摄
-
以渔为生,以淀为家,从青春到暮年。对于这片芦苇荡,老两口颇有感情,“我们俩这辈子是离不开这儿了”,90岁的陈福友面带笑容说。新华网发 王京卓摄
-
每次入淀,陈福友带着老伴儿,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上木船,横舟淀上。新华网发 马梦迪摄
-
一只小船成了他们的家。一端固定着桨,另一端放着小柴灶,锅碗瓢盆、食用油等构成了他们简易的“厨房”。新华网发 毛鹤然摄
-
捕鱼的季节老两口都会住在船上。立冬后淀里的水结成冰,才搬回老房子住。新华网发 刘东尧摄
-
因为常年打渔,已90岁的陈福友身体很好,“除了耳朵有点背,基本上没毛病”。新华网发 刘东尧摄
-
老伴儿撑船,坐在另一头的胡小仙也不闲着,收网、择网、去除水草等杂物,动作相当娴熟。新华网发 刘东尧摄
-
捕鱼卖鱼是老两口的生活方式。凌晨3点收网,6点去早市卖鱼,下午5点撒网,生活忙碌而充实。 新华网发 毛鹤然摄
-
“下网喽!”陈福友撑着船,向妻子喊。胡小仙拿出整理好的粘网,麻利地铺撒在水面上。新华网发 刘东尧摄
-
捕完鱼,陈福友坐在船尾悠闲地抽起烟来,“我18岁跟雁翎队打过伏击,就在这片芦苇荡”。新华网发 王京卓摄
-
捕鱼为生的老两口,有一个儿子也生在船上,取名“大船”。新华网发 毛鹤然摄
-
如今,看惯了湖淀风雨、苇荡夕阳,拥有七个儿女的陈福友夫妇,多次婉拒儿女的孝敬,执意生活在小船上。新华网发 毛鹤然摄
-
小船成为老两口的幸福港湾。新华网发 刘东尧摄
-
对他俩来说,打渔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对近七十年打渔生涯的回望。新华网发 王京卓摄
-
打渔既是他们的日常,也是专属于两个人的幸福时光。新华网发 刘东尧摄
-
没有海誓山盟,却是一生的相望相守。新华网发 毛鹤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