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州6月7日消息(记者何远竹)6月7日上午,记者从贵州省召开的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获悉,2016年至2019年,贵州全省接待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初步实现了做大做强旅游业的目标。

  高点定位高位推动,增强大抓旅游工作合力。贵州省委、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去年12月底印发了《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今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旅游产业化专项组,省长任组长,各地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有力统筹各方力量齐抓共促旅游业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域旅游资源大普查,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贵州,编制《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及“温泉省”“索道省”专项发展规划和若干特色旅游带总体规划,实施山地旅游标准化三年行动,着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抢占山地旅游、全域旅游发展高地。

  截至目前,贵州已连续15年举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连续5年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创新举办中国-东盟文化旅游交流周、中国丹寨非遗周、阳明文化旅游周等重大活动,为推动贵州“全域旅游全省抓”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十三五”以来,贵州累计推出588个新项目新业态。大力实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和“1+5个100”工程,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增至137个、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3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旅游扶贫九项工程,开展“宣传促消费扶贫”十大行动计划,制定推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3个省级标准,评定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农家乐经营户等3300余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89个,38个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名录,挂牌192家非遗扶贫工坊。2016年以来,累计带动113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10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

  宣传推广引资引源,提升多彩贵州频带形象。充分把握旅游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等特点,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讲好多彩贵州故事,构建多维度宣传推广体系、差异化优惠政策体系。今年以来,贵州全省文旅招商累计到位资金487.43亿元。创建文旅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首批项目3亿元投放,储备项目750个。

  加大政策纾困力度,推动旅游产业提振复苏。去年3月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在全国率先全域有序开放贵州旅游景区,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和旅游市场恢复发展。今年1-5月,贵州全省接待游客2.5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30亿元;重点调度全省在建旅游产业化项目1044个,累计完成投资529.34亿元。

  强化旅游市场监督,优化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一手抓流量、一手抓质量”。近年来,贵州布局建成30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750个游客购物场所、5000余座旅游厕所,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30分钟左右进入高速公路网;同时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依法严打旅游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