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小齐说两会|民营企业的困境和"春天"

2016-03-07 15:53:00来源: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

谈到中国的大型民营企业,你看,互联网界的三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零售业的京东和苏宁;电子设备制造方面的联想和华为;地产界的万达、恒大与万科。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但是同时,也别忘了有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问题和困难就摆在眼前。

 

说个最简单的,"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钟爱日本的马桶盖?"这个问题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一期的《小齐说两会》中也解释过,原因是因为咱自己生产的质量没人家好,功能没人家多呗。

↑ 中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 ↑

 

但是更可怕的问题来了。毕竟能够去日本直接抢购的人是少数,大多数的消费者会选择上网购买。

 

那么多数人可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利用百度搜索一下国外各家牌子,接着,登陆京东、阿里等购物平台,进入“全球购”进行选购;选购完毕,利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最后,商品直接快递送到你家门口。

 

这一购买过程顺利流畅,方便快捷,国内知名民企的服务咱都享受了一遍,但是!我们最终购买的商品还是来自日本的马桶盖。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实体经济在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大多数的制造业型民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从小小一个马桶盖到国家对于特种钢材的需求。

 

 

首先,资本方面,民企融资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大企业大多数能以基准利率贷款,但能贷到基准利率的中小型企业只有20%左右,贷款利率的高低跟行业有关。

 

一些民营企业的贷款的利率比国有企业最起码上浮10%到30%。这样高的利率,很多企业就难以承受了。

 

其次,劳动力方面。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很多民企无力支付员工的福利保障待遇。现在企业“五险一金”合计最低缴纳比例约为43.5%。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工薪族,你每月到手的工资(含税)6000元,那么你的雇主,要掏出10000元甚至12000元的真金白银。

 

不仅如此,民企现在的税费负担也很重。从物流成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对比,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已经逐渐消失。

 

 

一个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附加值又提不上去,“两头堵”的局面让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没有效益,民营企业自然没了没有积极性,照此以往,恶性循环,亏本了就干脆关门歇业。

减少企业税费只是第一步,后面我们还需要通过功能性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企业再大还是企业,政府再小也是政府。

 

只有配套的改革措施并切实落地,企业才能在成本上松一口气,腾出手来通过自身创新能力做出产品来,从供给侧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引领消费潮流。

 

也许到那个时候,海那边的消费者就会在他们的购物平台上抢购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儿了吧。

 

 

 

记者:齐靖文

编辑:左文佳

转载请注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

 

编辑: 冯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