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甘肃分网 > 甘肃新闻 > 记者观察

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纪实之白银篇

2013-12-04 11:06  来源:甘肃日报  说两句  分享到:

白银市人民广场。本报通讯员王复库

  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纪实之白银篇

  铜城已涅槃 金凤重振翎

  央广网兰州12月4日消息 东经104度、北纬36度,中国西北,一处叫做凤凰山的地方,两座周延数万米、深达数百米的巨型废弃矿坑横亘于此。当年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早已不再,沿矿壁盘旋而上的层层车道已被风沙侵蚀,坑底积滞着经年的雨水,巨大的矿口无声地向世界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如今的落寞……

  这便是白银公司露天矿开采基地。几十年间,从这里采出的矿石若堆成截面1平方米的堤墙,可绕地球3圈。1988年,这两座为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露天矿矿穷闭坑。

  这巨坑是笔,记录着一个资源型城市的诞生与成长;这巨坑是碑,见证着“共和国长子”的奋斗步伐;这巨坑是疤,承受着资源枯竭的疼痛;这巨坑是鼓,时刻敲击提醒铜城人:必须转型、转型!

  白银,这座在共和国版图上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因矿而生”,又“为矿而困”。然而,在经历了资源枯竭的阵痛之后,白银市已然奏响二次创业的交响曲,转型跨越发展正是这支交响曲中的最强音。

  你看,这是一片正在蜕变的大地。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多元产业、走科技创新之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正在迅速成型。

  你看,这是一座正在重生的城市。承接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先进高载能、陶瓷建材等产业,这里将成为兰白经济圈“三足鼎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之后,白银市正在以多元发展的昂扬姿态,告别资源枯竭的阴影。今年1至9月,白银市完成生产总值315.46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市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960个,完成投资342.24亿元。

  “我们有信心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集约发展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新路子。”白银市市委书记张智全语气铿锵。

  一个圈,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吃干榨尽”

  初冬时节,行走在白银市湛蓝的天空下,空气中散发着久违的清新。“以治理污染为突破口,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公司已经走上了循环发展的路子。”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宣传部工作人员张金龙告诉记者。

  来到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在电解车间,我们没有闻到想象中刺鼻的硫酸味,偌大的车间干净整洁,10多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车间副主任王玮说,技术改造之前,车间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酸腐蚀对工人健康和生产设备都存在很大威胁。现在车间装备水平提升了,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铜业公司以前堆积的废渣、现在所产生的废渣及事故渣我们都有办法回收。”张金龙说,今年6月份顺利达产的“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就是在选矿公司新建一套铜冶炼渣选矿处理系统,专门“吃”废渣。“平均日处理炉渣3760吨,日回收铜金属60余吨,年可回收铜金属2.2万吨,相当于开发了一座大型铜矿山。”

  为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吃干榨尽”,白银有色集团发挥工艺互补优势,从尾矿、鼓风炉渣、废镁砖等“废物”中大力回收各类有价元素。废水循环利用率提升到了99%以上,基本实现零排放。各种尾气、环境废气、二氧化硫排放均低于国家限定值。

  白银有色集团不仅在内部建立起厂矿、集团两级循环生产系统,而且初步建立起与外部相关产业的循环经济链条,推进产品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以循环经济“有色模式”为示范,白银市在构筑“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新格局中,积极“建环补链”。目前,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工、复合型能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5个专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和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正在建设;发展循环经济“123行动计划”正在实施……

  张智全说,白银市已经初步形成了“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协同共生、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多元主体合力推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岳菲菲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