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公益 > 公益资讯

央广网

精准扶贫有个“凯迪样本”

2016-08-08 09:09:00 来源:人民日报

  (资料图片:农民源源不断地将秸秆送入电厂,变废为宝。)

  (图为湖北省蕲春县大公村胡全新领取燃料款。)

  长在田间地头的杂草也可以卖钱,这已成为凯迪电厂所在地区贫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高科技企业与精准扶贫,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词语,在凯迪生态分布全国各地的生物质发电厂的良性运转中,巧妙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的两年,该企业支付超过40亿元的燃料款和劳务工资结算,每年帮助近3万户农民家庭脱贫,形成绿色产业与精准扶贫双赢的凯迪样本。

  家门口割草也能挣钱

  一大早,湖北省蕲春县银山村61岁的村民李华就忙着往蕲春凯迪生物质电厂送巴茅草。

  他常去的是电厂设在席盘石村的燃料收购点,离家只有3公里。三轮车上满载着粗壮的巴茅草,青草味儿浓郁,这是李华从早上6点割到下午2点的成果。“在家门口就把钱给挣了。”草料过秤后有1.5吨重,按照0.1元/斤的收购价,他拿到了150元钱。

  从电厂的一号机组在2009年底并网发电起,老李就开始送料。“凯迪电厂常年大量收购油菜秆、秸秆、杂草、树枝树皮等农林废弃物作燃料。”一开始听说时,大家都觉得是笑话。他太熟悉巴茅草这种在蕲春乡间疯长的高大禾草了,确切地说是杂草,如果长在田边会和庄稼抢营养,一般的除草剂根本不顶用。

  李华家是典型的贫困户,他没有技术,只能偶尔外出打点小工,在外打工的儿子基本攒不下钱。3年前,儿子去世了,李华老两口带着刚出生的孙子,连生活都成问题。从那时起,他开始把为电厂送燃料当作主业,除了忙农活就是四处割草,甚至跑到十几公里外的武穴去割草,还购置了油锯等专业工具,效率大大提高。“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两吨料,不比打小工收入差,还能顾家。”去年,他结算到了3万元的燃料费。

  杂草丛生的荒山成了宝山,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目前,凯迪电厂在蕲春县有10个像席盘石村这样的燃料收购点,上个月才建起的大公村收购点,仅半个月就网罗了63户村民前来送料。村民们觉得当场结算很便利,随手割上几百斤,转身就可以去买柴米油盐。

  “每个收购点可以辐射周边百公里内的村子,我们入户走访贫困人口,鼓励贫困户供应燃料劳动脱贫。”蕲春凯迪电厂总经理李承臣告诉我们,每天挣上一两百元不成问题。

  村头交货现场付钱

  “你们的政策不会变吧?能安排车到我家收吗?”73岁的樊东姑婆婆家离大公村收购点有2公里,老人一天能割草约500斤,她最关心的是收购点是否会持久收料,此外,她年龄大了,每天用小推车往返五六趟也吃不消。

  大公村收购点负责人黄兴安慰她,电厂常年需要燃料,现在蕲春只有10个村级收购点,今年底会有30个,将来只会更方便。“我已经联系了一个有车的农民上门收草,你出点运费,以后在家附近备料就行了。”

  “农村最贫困的,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老弱病残群体,我们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一切方便。”去年9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单位联合推出“万企帮万村”行动方案,组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事实上,凯迪电厂早已开始了变废为宝、就地收购的扶贫行动。

  蕲春凯迪电厂主动和蕲春县产业精准扶贫办取得联系,获得该县136个贫困村的资料,他们依托现有的村级收购点,陆续开展调查走访,形成建卡、分类、签约、培训、结对等“10个精准”扶贫操作流程。

  “我们帮助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尽量安排贫困户到加工、运输等岗位上,每个点差不多能安排8到10个人。”1990年出生的黄兴在蕲春凯迪电厂工作了4年,从三峡大学电气专业毕业后进入对口的电厂,再到负责燃料收购点,他找到了人生的舞台,也感受到了凯迪绿色扶贫事业的巨大潜力和美好远景。

  蕲春凯迪电厂燃料负责人柴高宏介绍,在农村,现收现付让农民手中有活钱,能方便他们购置生产生活资料,电厂设立村级收购点可以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农民利益。“公司安排人员设立村级收购点,上千名大学生活跃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交朋友并指导他们增收。”

编辑:方永磊

关键词:精准扶贫;生物质能源;扶贫战略;烟气余热;化石能源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甘肃会宁:精准扶贫重教育 不让贫穷“代代传”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6-07-20 11:05:00

“精准扶贫——希望工程助学计划”在光山县启动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按照共青团中央要求,推出“精准扶贫——希望工程助学计划”,旨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精准捐资助学,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2016-06-01 10:14:00

精准扶贫助贫困残疾牧民家庭重获新生

在全国第26个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整洁明亮的藏族牧民家里见到了活泼开朗的康卓永吉。

2016-05-14 08:01: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