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公益频道 > 广首公益

“80后”的援疆博士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5-01-11 10:07:00  来源:中国文明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初冬的南疆,沙尘暴已经不见了踪影。午饭过后,走在墨玉的街道上,没有车辆经过,是如此的安静。踩着满地金黄的杨树枯叶,咯吱咯吱地作响,嗅着那特有的尘土味道,抬头,是湛蓝清澈的天空,闭上眼睛,让冬日的阳光直接洒在我的脸上,一种温暖的让我忘记了我的存在的,无法形容的感觉,真希望时间能静止在这一刻。”

  复杂、矛盾、伤感、不舍,王鹏在日记里这样描述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接近尾声时的心情。一方面,终于盼到了回家的日子,可以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可以和父母奶奶团聚了;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自己和医疗队的战友们、墨玉县人民医院的各族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了新的友谊和默契,如果离开了,也许“一别,就是一生”。

  初到墨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转眼已是离别在即。回首这一年,他心潮起伏:我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将带走什么?

  “好医生”王鹏。视频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1.中医诊疗获认可 门诊量从零增加到上千

  来墨玉之前,王鹏一直心怀忐忑: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部边疆地区开展中医工作,行得通么?事实上,由于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民族习惯,中医在南疆地区的确不像内地一样能得到大多数患者的认可,王鹏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不过,工作开始一个月后,他的顾虑打消了。这里的维吾尔族群众饮食上以温热之性的羊肉为主,痰热内盛的体质不少,墨玉又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风沙大,故而中风、面瘫患者较多。掌握了当地的地域特点、风俗习惯与常见病、多发病之间的联系后,王鹏心里有了底。再加上经过之前几批援疆医生的工作,老百姓对于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也比较欢迎。王鹏来到医院工作近三个月后,门诊量从零增加到每月50余人,维吾尔族患者占到一半以上。此后,门诊量基本稳定在每月80人。全年的门诊量超过1000人,针灸治疗达3000人次。  

  中医针灸渐渐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门诊中相当大一部分患者是维族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王鹏为12岁的面瘫患者艾麦尔买买提诊治。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诊疗过程中,王鹏发现墨玉县的体力劳动者较多,因为工作辛苦、劳作过力,特别容易患上腰腿痛等症,他们多是农民或来打工的工人,口服汤药很不方便。王鹏就通过总结疾病的发病特点,自制了两种外用的中药处方,一种用于腰痛的外敷,一种用于腿痛的中药外洗方。两种处方先都由中药房调剂好,并用无纺布口袋装起来,这样方便患者回去后易操作。在当地,这样的方剂始终供不应求。而小孩子往往不爱吃汤药,又怕扎针灸,他就引入耳穴埋豆的方法,受到了很多家长的欢迎。

  一天下午,一个维吾尔族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进诊室,乌鲁哇啦的说了一大段维语,王鹏愣是一句没听懂。小男孩用手指了指脸,王鹏才发现,原来是个年轻的面瘫患者啊。他赶紧把对面药房的同事请来翻译,没想到,同事听到一半,就大笑了起来,边笑边翻译:“我今年5岁,是班里最帅的男生,班里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我,可是我现在眼睛闭不上,嘴也歪了,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玩了,你快点儿救救我呀!”

  王鹏为5岁的维族男孩把脉。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这时,男孩的妈妈走进了诊室,表情也十分焦急,皱着眉头叙述了孩子的病情:原来孩子父亲平时忙,前天难得有空闲,就带着他出去玩,又是游泳又是烤肉,第二天早起后孩子就面瘫了。

  转过身,王鹏跟躺在检查床上的男孩来了个俏皮的约定。

  “答应我几件事情,我能把你再变成小帅哥。你能做到吗?”

  “能,能能能!”

  “第一,做治疗的时候不许哭;第二,不许再吃烤肉,冰棍;第三,出门就带上一个大大的口罩,不能让别人看见你得了病。能做到吗?”

  小男孩想了想,大声说:“我爸爸是警察,我也很勇敢,不怕疼,能做到!”

  就这样,王鹏和小男孩的约定开始了,每次针灸时,他都用最细的针,最轻巧的手法,小男孩呢,每次治疗时眼泪都在眼睛里打转,但就是不哭,而且始终准时到医院,一次治疗都没耽误。两周后,男孩基本恢复了,最后一次是父母陪他一起来的。做完治疗,望着一家人从诊室出去的背影,王鹏觉得这一刻应该是对幸福最好的诠释……

  2.不吝金玉传帮带 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王鹏所在的墨玉县人民医院在2013年准备为中医科成立病房,但现有医生均学历偏低、经验有限,不能承担起未来的病房工作,为中医科未来的栋梁进行继续教育成了一项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王鹏便利用北京中医医院深厚的学科基础,以《中医手册》为基本教材,并且结合这里的常见病、多发病编制了中医科第一版的《常见病诊疗规范》。他利用平常的门诊空闲时间,从基础知识讲起,结合门诊及病房的病例,提高中医科大夫的实践能力,并每个月考核一次。

  王鹏常利用门诊空闲时间为中医科的年轻大夫讲解中医基础知识,并定期考核。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每天下午,王鹏都带着中医科的大夫去病房会诊,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为了让工作打开局面,也给中医科年轻的医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经过和主管医疗的院长协商,他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带领中医科的几名年轻医生去病房会诊。仅仅2个多月的病房会诊,先后为妇产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会诊病人36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的多种疾病。一年下来,共会诊患者200余人,针灸治疗患者1000余人次。在会诊的同时,让中医科的年轻大夫有了上手实践的机会,现在,3名年轻医生基本可以完成病房会诊的针灸治疗工作。

  王鹏为医护人员讲解贺氏针灸“三通法”。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作为医疗援疆的重要使命,就是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把自己的专业和单位的学术在南疆地区传播。经过半年多的临床应用,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概念已经让门诊和病房的医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止于中医科,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皮肤科、康复科等科室中也有了学习的需求。打铁需趁热,为了完成传播贺氏针灸三通法的使命,王鹏积极联系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并结合县医院中风患者较多,且有针灸康复的客观需求,举办了墨玉县《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针灸三通法学习班》,系统地讲解了贺氏针灸“三通法”,特别是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三通法”治疗中风的内容。同时,他还邀请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的黄海霞主任,做了题为《脑血管病的康复》的讲座。共有4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习班,其中既有本院的医生护士,也有从乡镇卫生院、私立医院赶来的医务人员;既有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中医师,也有脑血管病相关专业的西医。讲座过后,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了很多问题,收获颇丰。此次学习班不仅把国医大师的学术和技术辐射到了南疆地区,为边疆地区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效廉”的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平台,使边疆地区的中医人才能够不出疆就了解到最新的学术进展,学习到新的临床技术。学习班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约定以后继续开展活动。

  3.扶贫义诊医疗队走过墨玉13个乡 送医送药送温暖

  曾在崎岖山间跋涉,曾在沙漠边缘行走,迎着酷日烈风,忍着高温炎热,一行人迤逦而行,奔赴墨玉各地送医下乡。沿途中,壮美如画的风景震撼人心,朴实乡民无钱医病的困境却令人忧心。王鹏只恨自己力量渺小,不能济人危厄,惟有走遍墨玉的山山水水,将更多的医疗服务送到各族群众身边。

  墨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尤其是底下乡村的农民,生活条件差,生病也不就医。作为墨玉援疆医疗队的队长,王鹏尽力协调各方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和参加义诊服务队和扶贫队,为村民们多做点事情。他们这支医疗队走过了墨玉13个乡,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送温暖。

  医疗队扶贫义诊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医在当地的认可度。不论是在县人民医院举办的义诊活动,还是医疗队下乡举办的义诊活动,相当大部分前来咨询的患者都是维吾尔族群众。这种变化让王鹏倍受鼓舞:只要中医真有疗效,只要医生真心为患者着想,自然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既能治病救人,又能推广中医,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儿,何乐不为?扶贫义诊,多多益善。 

  “三伏贴公益行”赴平谷妇幼保健院。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王鹏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北京站

  其实,从首都到边疆,再从边疆回到首都,医疗志愿服务始终是王鹏持续投身其中的一项公益事业。作为北京中医医院院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他通过充分的调研,结合医院志愿者专业特色及资源优势,创立了“健康养生国医行”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并积极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学校、企业中,向青年人普及中医药文化及养生保健知识,树立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观念,加深了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得到了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也使得医院志愿服务项目逐渐步入正轨。同时,作为一名普通志愿者,他还坚持参加中医药进校园、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健康使者火炬行动、三伏贴公益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中医传统观念。

  4.心怀感激走上中医之路 “做好医生”是一生追求

  王鹏与中医结缘要追溯到小时候。那时他体弱多病,到过多家医院都没治好,最后被家人带到了北京中医医院,只吃了两服汤药,困扰多日的病就好了。自此,他记住了位于宽街的这家医院。高考填报志愿时,心怀感激的王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毕业实习每天路过北京中医医院都要多看几眼,最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北京中医医院的大夫。

  中医博大精深,王鹏尤其热爱的是针灸,他说针灸对他有莫名的吸引力。他手头的《针灸学》教材上写有座右铭,很朴素,却道尽一生追求:学好针灸,做好医生。为此他精研医术,修炼医德,以诚待人,相应的,患者回馈的信赖和感激常让他感动莫名。

  几年前,女儿刚出生不久,有一天王鹏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位已出院的老年患者的儿子。原来,这位患者一直对细致照料他的王大夫念念不忘,无意中从护工那里听说王鹏当了爸爸,非让儿子给王大夫送几只鸡不可。第二天早上4点多钟,这位患者的儿子就赶到延庆的农家院买了五六只地道的柴鸡,收拾干净后送到医院。

  推辞不过,拎着柴鸡回家的王鹏正为不知道怎么处理而发愁,手机里又收到了一条短信,那位细心的老年患者又让家人专门发来了炖柴鸡的菜谱。

  “那柴鸡可真香!”,而与柴鸡的美味相比,更令他难忘的是患者对医生真挚的情感。王鹏说:“令人感动的患者还有很多,每个患者都是医生的朋友。只要患者理解医生,医生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  

  (本网根据《仁心仁术 援疆卫士》、 《“好医生”王鹏:“80后”博士援疆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北京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青春不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更是每个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忙碌、热爱和奉献正是对这种状态的最佳解读。王鹏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援疆之歌,用爱心筑起了一座精神堡垒。医者仁心,他不负使命,在援疆过程中体现了一位新时代医生的热枕与睿智,抒写了“80后”年轻人的奉献与进步。他是一位播撒中医种子的援疆卫士,也是一位值得所有医者学习的道德榜样。舍小家顾大家,专心致力于援疆工作,勇于牺牲和奉献,我们为王鹏点赞,也向所有援疆医务工作者致敬!

编辑:程楠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

频道推荐

央广出品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