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庆假期的前两天,地处广州新中轴线南端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然而,这个紧邻地标建筑“小蛮腰”的黄金地段,曾让人一度担心会被城市建设蚕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正在强力遏制着城市无序扩张和过度开发的冲动。据介绍,广州市拟出台的《广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提出,对海珠湿地实施永久性保护。海珠区政府也将海珠湿地划入生态控制红线,要求管制区内不得从事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建设活动,为其贴上“护身符”。

   广州是广东省第一个获批的国家森林城市,而湿地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州国家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建设规划》,广州将在未来三年内新增17个湿地公园,完善建设800公里绿道,对现有的73个森林公园进行品质提升,新建一批郊野公园、街心公园。

   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9个城市正通过划定生态红线、提高生态“增量”等一系列措施建设森林城市群。珠三角地区是201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的“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

   广东省林业厅介绍,珠三角9市中已有5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佛山、江门两市日前已入围2017年度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深圳、中山两市正稳步推进“创森”工作。

   森林公园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推行森林公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5年内新增森林公园902个。

   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51.5%,河涌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在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之间,珠三角9个城市已呈现出“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的生态格局。

   珠三角的工业重镇佛山市正以绿色发展引领城市转型升级。自2013年提出“创森”以来,该市已累计投入86.15亿元用于森林城市建设,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019.35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4.16%提升到36.3%。针对林地资源先天不足的短板,佛山聚焦山上造林和森林进城、围城,在高楼矗立、城镇密布的土地中拓展绿色空间。

   佛山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胡羡聪说,为破解森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矛盾,佛山一方面对闲置地、边角地等进行绿化,“见缝插绿”,比如南海区土地资源紧张,国土规划部门在“三旧”改造中明确,要用不低于30%的土地种植本土树种;一方面改造“纯林”提高森林质量,比如佛山高明区桉树种植比例高,政府就引导林农在未来几年内改种本土阔叶树种。

   “森林城市建设不能仅在大都市,还应该向城镇和乡村延伸。”广东省林业厅副巡视员林俊钦说。为促进生态服务均等化,广东从2016年开始启动建设森林小镇,今年9月底,广东省林业厅认定了38个镇(街道)为“广东省森林小镇”。广东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50%的建制镇达到森林小镇建设标准。

   林俊钦表示,森林小镇是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浓厚的广东特色,既丰富了森林城市群建设的层次,又解决了乡村绿化短板,体现了新形势下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