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12月4日消息(记者郑澍)日前,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文卫平教授、李健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12岁的男性患儿进行高难度高风险的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Radkowski分期IIIb期)切除手术治疗。该手术顺利切除了病灶,解除了患儿饱受出血贫血及呼吸不畅的痛苦,还为患儿保住了宝贵的残余视力,得以回归正常生活。

 

  反复鼻出血

  严重时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2个多月前,该患儿开始出现反复的鼻出血、面色苍白,在当地医院确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此肿瘤富含血管,一旦破溃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大出血致误吸窒息的风险。

  由于肿瘤侵犯范围大,预估出血多,手术风险高,患儿家长多方辗转来到中山一院。一方面,患儿因瘤体反复出血导致患儿中度失血性贫血,全身营养情况欠佳,大手术耐受力差;另一方面,肿瘤生长破坏周围正常结构,广泛侵犯颅底致颅内,导致患儿长期严重鼻塞、睡眠打鼾、睡眠紊乱、张口呼吸,以及左眼视力下降致只有光感等颅神经压迫损害表现。

  如何尽快改善患儿全身情况并安全施行肿瘤切除手术呢?这是对于复杂疑难病例综合治疗水平发出的挑战。

  医疗团队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经过中山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MDT团队充分讨论,由耳鼻喉科联合麻醉科、神经外科、儿科、影像科、眼科在内的多个学科进行讨论,拟定患儿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和手术方案,确保治疗安全且行之有效。

 

  视力回升

  患儿术后一天转入普通病房

  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改善全身情况。鉴于肿物侵犯涉及翼腭窝颞下窝海绵窦颅底颅内等重要复杂解剖区域,术前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瘤体供血动脉来源及球囊闭塞实验,做好手术大出血处理预案。

  然而,一系列序贯治疗花费对于患儿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也是沉重的负担。医者仁心,在文卫平院长、李健教授、王东芳护士长、高文翔博士、吴杏梅博士、郑念真博士、阿丽玛医生和杜经纬医生等全体医护人员热心帮助下,除了三区医护人员发动捐款帮助患儿之外,还协助联系社会各界慈善力量,筹集善款,以帮助患儿能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

  最终,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之下,患儿成功接受手术治疗。麻醉科冯霞教授团队配合为手术保驾护航,确保血压生命征平稳,手术顺利推进。

  文卫平教授、李健教授团队凭借积累多年的鼻窦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经验,先行患侧颈外动脉分支阻断,减少瘤体血供,后采用鼻内镜联合唇龈沟入路,保护周围正常结构,清晰暴露肿瘤各个边界,将这一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完整切除。

  在医护的精心照料下,手术后一天,患儿即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患儿恢复良好,口唇红润,睡眠良好,左眼视力较术前有所回升,术后6天左眼视力已经从术前光感恢复至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