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占我国GDP总量10%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在春天来临之际,广东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对全国将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2月26日起至2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暨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推出六期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岭南春来早》,通过央视新闻、央广网、央视频等总台新媒体平台,展现广东在开局之年主动作为的奋战场面。
  第五期关注《乡村振兴正当时 广东奋楫勇争先》。
 
 
  央广网广州2月28日消息(记者 张莉莉 何伟奇 朱子荣 夏燕)“十三五”期间,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900多亿,增加值达到4700多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第五期直播团队合影。(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今年,中央一号文提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步入“十四五”时期,务实肯干的广东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乡村振兴路?敢为人先的广东又有哪些乡村振兴特色经验?
 
第五期直播主持人与嘉宾。(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2月28日上午,在《岭南春来早》第五期节目中,记者走进江门市台山市海宴镇、从化生态小镇,探寻广东乡村振兴的“秘籍”。
 
直播后方技术团队。(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精细农业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广东常驻人口达到1.15亿,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发展精细农业符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将提高耕地的产出率,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处长梁国新看来,发展精细农业要从两方面去提升,一是推广优良的品种,如海水稻;二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比如水稻全程机械化,无人机播种、机械化插秧、收割、烘干、加工,通过发展数字农业,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梁国新说。
 
无人机播种海水稻。
 
  直播中,记者走进江门市台山市海宴镇,这里有着一片海水稻试验田,农用无人机正在播撒海水稻种子,呈现出一派春耕景象。
  而在此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一般农作物很难生长。2019年,海水稻的发现者——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陈日胜,来到这里种植海水稻,才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通过种植海水稻把雨水贮存起来,把盐分压下去,同时秸秆还田,疏松了土地,增加了有机肥,减少了盐分。”陈日胜表示,三年之后,盐碱地就能得到改良,种植其他农作物。
  据陈日胜介绍,“第一年种植750亩,产量还不错,市农业局派人来测查达到亩产900多斤,后来第二年扩大到4000多亩。”
  产量和规模提升的同时,“稻虾共养模式”也被开启。“这样也会增加我们土地的肥力,养虾有虾粪,其含有的氨氮磷,正好是稻子需要的。”陈日胜说。
 
“稻虾共养模式”。
 
  “海水稻抗盐碱性比较强,目前还是一个试验阶段,结合养鱼来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尝试。”直播中,梁国新表示,“广东的海岸线比较长,如果海水稻产量上去,对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产业振兴
  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提起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无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已创建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5个市级农业园。粤东西北地区131个产业园吸引返乡创业人员3.8万人,吸纳农民就业53.38万人,辐射带动农户87.38万户。
  在直播中,记者播放了一则关于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短片。
  以广东云浮新兴县的象窝山为例,2018年开始,新兴县着力促进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尝试在象窝山将原生态茶园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带动周边数百名村民就业。
  当地居民王阿四表示,通过产业振兴收入也有了提升,“一般采茶叶的时候,每月工资有四千元。”
  在直播中,记者走进从化生态小镇。在这里,粤菜师傅用烹饪技术,利用当地食材,“烹”出乡村振兴新味;生态设计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推动生态价值创新,实现乡村的美丽蝶变。
 
从化生态小镇的粤菜师傅正在做菜。
 
  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应放天介绍,2018年,正式启动生态小镇的建设。
  “用了89天,在一个闲置多年的农贸市场打造了一个国际性的会议中心,举办了两届世界生态大会,并成为世界生态大会的永久会址。”
 
生态设计赋能从化乡村建设。
 
  应放天激动地表示,把文化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建好,才能吸引更多全世界的精英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同时也让在本土的年轻人扎根于此就业创业,形成人才洼地。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处长程新清表示,要从三方面来抓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大力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
  “要把广东的农村建设成为城市人向往的乐园,建设成农村人幸福的家园!” 程新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