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从“练字”到“练心” 颜楷大家许鸿基的书法人生

2017-05-12 11:09:00来源:广州日报

书法家许鸿基

 

  人物介绍

  许鸿基:1952年出生,广东普宁人,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并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日、韩等地展出。

 

许鸿基的书法作品

 

  广州日报讯   4月底的一个周末,在广州购书中心6楼,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许鸿基声情并茂地与到场听众分享了一趟书法欣赏与临习课。

  这一课他讲的是颜真卿的楷书,不少观众还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来求教。从下午3时讲座开始,直到最后一位听众离开,将近4个小时,许鸿基没有休息片刻,对每一个“要求”,他总是先谦虚而体谅地说声“没事”“没关系”。讲起“字”来,他的身子不自觉地挺得笔直,眼神也发了光。

  许鸿基目前担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在业内,他是颜真卿楷书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优秀传承者,在眼前,他自带一份含威不露的亲和。

  许鸿基出生在普宁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受具有一定书法造诣的父亲影响,他从小就爱好书法。在学校,他总会留意老师们的字迹,“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小学一位老师的字写得好,记得他毛笔字的模样。”

 

  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

  许鸿基学习书法也是从小学描红开始,中学临习颜楷,“学校对学生的鼓励十分重要。”许鸿基的临书曾获得学校的奖励。学校办黑板报,同学们用粉笔把文章的内容抄写好,再让他以空心字题写大标题,这些经历让他对学习书法充满了自信。

  许鸿基高中毕业之后经老师推荐到了县文化馆。问到他那年代的得意之作什么,他说是用小楷为县潮剧团书写《石山风云》这部戏的唱词幻灯片。

  许鸿基后来回乡当民办教师,到公社电影放映队,继而成为公社党办资料员。这些职业的取得或多或少与他具有书法特长有关。

 

 

  上大学开启书法之路

  许鸿基真正从写字迈进书法之路,是从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始的。

  1978年,许鸿基与他当民办教师时的学生一起走进高考考场,“要是学生考上了,我这个当老师的考不上,多难堪!”说起此事,他笑称当时还有点后怕。

  进入中文系,是许鸿基迈进书法殿堂的关键一步,“丰富的图书资料、老师的教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在许鸿基看来,“当时中文系里有容庚、商承祚等全国著名的古文字和书法大家,来自全国的同学,更是有不少人已对书法很有造诣。”

  “那时候,字帖出版少,我是学颜体的,看到同学有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我马上借过来,连夜以双钩临摹,以后慢慢临习。”许鸿基说,当时中文系学生自办书法展览,展前请商承祚教授点评并予以指导。针对他写的一幅行书,商老指出作品中有个字的一笔“竖”写太长了,该有个“度”。

  许鸿基后来愈觉得“度”的重要:“‘度’是难以掌握的,这就是书法的高妙之处。”

 

  练好书法“勤”字当头

  许鸿基的书法专注于“宽博雄强”的颜真卿楷书和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许鸿基学习颜楷,这些年来研习了十多个碑帖,有颜真卿早、中、晚期不同风格作品,对颜真卿晚年的《自书告身帖》等尤有深刻体会。他曾应邀担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全国颜体书法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宋璟碑全国颜体书法展”评委。在讲座会场外,也悬挂着他对这个帖的通临作品。

  许鸿基对山东《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学有所成,靠得一个“勤”字。他除了勤临、勤读碑帖,还多次到碑刻所在地考察。

  当地“《金刚经》书法研究会”会长孙启新很感慨许鸿基对此碑的尊崇,建议与他在广州和泰安联合举办“经石峪金刚经体”书法作品展。于是,展览先后在广东文联艺术馆和泰山美术馆成功举办。

  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宝麟称:“许鸿基已是安道壹(注:经石峪金刚经书丹者)和颜真卿两家的优秀传承者,也是打通两家使之有机融合的大胆实践者。”

 

  从“练字”到“练心”

  对于练字赏字,许鸿基已深谙其道。对字的形态,他不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还从中领悟到为人处事的方法。

  “一个字的合成,其结构和笔画讲主次,讲避让,讲大局观。这与我们处理生活中的事情,道理是相通的,你可以从中感悟到如何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

  不过,除了探索技艺,他更努力地去“触及”的是这些字的灵魂。

  许鸿基不仅习颜楷,还研究颜真卿的人生。他从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和人生经历中,仔细探寻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这次他讲颜真卿书法艺术,花了很多时间讲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为官清廉,中正刚直,作书是书写他的心性。要学他的字,必须先了解他的为人,学习他的人格。”

  “学习书法,一定要淡泊名利。”许鸿基在讲“字”,其实就是在讲生活,他叹息道:“时下书法界,楷书比较边缘化。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楷书难写。现在的人很务实,希望学习书法尽快立竿见影,不少人避开需要长久锤炼的楷书。”

 

  学字先学人

  谈及书法的传承,许鸿基把书法与文化挂钩。“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就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自信。书法自信里应该强调楷书自信。颜楷是楷书的高峰,应该学习和弘扬。学习颜楷,也该学习颜真卿的品格,他的爱国、敬业、公正、清廉,就是我们目前需要的价值观,要好好传承。”

  对于临书和创作的关系,许鸿基的语气沉缓起来:“在书法长河里,我们现在还是继承阶段,要保持对古典法帖的敬畏,明白学习的任务还很重,要走的路很长。如果根基不扎实,过分强调个性的发挥或时代感,甚至肆意妄为,对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没有好处。”

  许鸿基不仅尊崇国家层面的书法遗产,也着力挖掘广州书法遗产,他收集了广州民国时期的碑刻书法资料,主编《民国碑刻书法在广州》,并为该书作了序。这本书彰显广州历史上最有书法成就时期的成果,孙中山等政要、谭延闿、胡汉民等名家题写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等处碑刻书法作品第一次汇集于出版物。

  许鸿基认为中国书法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因而对青少年书法十分关注。广州市青少年书法大赛已经连续做了九届,最近一届全市有两万多中小学生报名,各区搞初赛,市里搞现场书写决赛。讲到这里,许鸿基十分严肃:“我们认为,现在的成人书法比赛有不公平的现象,这种不公平不能在青少年比赛中出现,不然的话会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

  许鸿基说:“成人书法比赛出现不公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评委评选时的认真程度。为了让青少年比赛更公平,广州市书法家协会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比赛都由主席、副主席亲自当评委,名誉主席连登先生也亲自到场指导。我们再苦再累毫无怨言,意在使青少年书法作品评审更加公正公平!”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广东;书法;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