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古村变身的“艺术”路径

2017-04-11 07:51:00来源:南方日报

  

  深圳文博会期间,热闹的凤凰古村

  

  据南方日报报道:“听说这里有涂鸦墙,请问哪里可以看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铁岗社区的居民就经常遇到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不仅如此,茶余饭后,三三两两地到涂鸦墙前散步、欣赏、拍照、品论也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两年前,铁岗还只是西乡众多普通“老村”中的一个,直到2015年开始,打铁文艺社的一帮年轻艺术家带着颜料和画笔进驻。2015年和2016年,打铁文艺社集结一群国内外优秀的漫画家,在铁岗社区启动了“旧楼新颜”涂鸦活动的第一季和第二季,用涂鸦的方式,在铁岗村的旧楼面画上品类多样、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漫画,让旧楼焕发新的色彩。随着涂鸦越来越多,铁岗“漫画村”的名声远播,铁岗村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生机。

  自龙岗的大芬油画村成功由古村变身艺术聚集群落开始,深圳西部的一些古村落也开始这个探索历程。从龙华观澜版画村、鳌湖艺术村和最近同样以涂鸦“吸粉”的上围村,再到宝安的凤凰古村及铁岗村,艺术改造成为这些古村获得“新生”的共同路径,而各个古村,也在不同的改造路径中,或遭遇现实困境,或成功突围,或陷入瓶颈,或摸索新路,以求早日涅槃重生。

 

  铁岗村

  艺术家自主改造:遭遇多种现实难题

  “旧楼新颜”涂鸦活动第一季和第二季加起来,打铁文艺社已经在铁岗村绘制了50多幅原创漫画了,面积近2000平米。从今年初开始,打铁文艺社上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三季,准备在下月中的文博会向社会展示,甚至已经想好了“二十四节气”等颇具新意的涂鸦主题,吸引更多漫画家,将铁岗一步步打造成漫画家集聚、漫画产业链完整的“漫画村”的规划也似乎在一步步成型。

  可是,这一切却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暂时搁置。第三季涂鸦将走出铁岗村,以西湾红树林公园作为“主阵地”,寻求文化涂鸦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另一番风味。

  “旧楼新颜涂鸦活动”是打铁文艺社自发组织的,当初有了这个创意后,打铁文艺社成员联系了当地街道的村民、村委和相关股份公司,提出了给这里的居民楼和街道设施绘制彩色漫画的想法。西乡街道办得知这一想法后,给予了大力支持,街道领导亲自出面协调铁岗股份公司,还为打铁文艺社筹集了多种资源,对项目实施了相关补贴,涂鸦活动立即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本以为随着涂鸦活动名气越来越大,“漫画村”的想法能快点实现。但没想到刚刚起步就遇到了许多现实难题,“主要是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分歧”,打铁文艺社负责人告知记者。

  “漫画村”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型,但铁岗村却通过涂鸦重新受到了社会关注,铁岗村也成为由艺术家主动发起,主动探索古村艺术改造的典型案例之一。

  不过,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古村艺术改造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在艺术家自发探索古村艺术改造的过程中,这样那样的困难总是在所难免。

  阿布(音)是一位艺术工作者,很早以前,他就发现,位于石岩的浪心古村有两个建国初期的大粮仓,如果加以改造,可以成为很好的艺术空间。但是,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之后,他发现,由于粮仓有些年月,期间又经历了几十年的行政变迁,粮仓的产权问题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这一想法只能被搁置。

  当然,由艺术家主动发起,慢慢形成规模,再加上政府的适时介入,古村最终突围的案例也不少,龙岗的大芬油画村就是其中一个。

  大芬村原本只是深圳205国道旁普普通通的小村庄。1989年,一位名叫黄江的香港商品画经营商来到大芬村,被这里民风的纯朴、干部的热情所吸引,便带领十几位画工来到大芬村,租用了一间民房,开始了当时国内少有的油画加工、收购、出口的产业。慢慢地,大芬村的油画能卖钱的消息传开了,一些喜欢漂泊的绘画人员开始聚居到这里,大芬村的油画渐渐成了一个产业,不仅带动了油画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还盘活了地方经济。从1998年开始,龙岗区对大芬油画村进行环境改造,并对油画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如今的大芬村,无论是从硬件的布局,还是软件的配套,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油画村”。

 

  凤凰古村

  政府主导开发:与市场无缝对接仍有距离

  说起深圳西部的艺术古村,不能不提宝安福永的凤凰古村。

  凤凰古村是历史名人文天祥族裔繁衍地,现有古建筑360座,是广东省内古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典型广府民居建筑群之一。2014年前,由于年久失修,凤凰古村一度破败不堪,青苔丛生,许多建筑甚至成为危房。为了保护古村历史遗迹,2014年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宝安区政府签约,联合在凤凰古村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凤凰创作研究基地”。宝安区政府主持修缮了凤凰古村,并连续3年成为深圳文博会宝安分会场。凤凰古村成为由政府主导推动的“艺术村落”的典型案例。

  为了让凤凰古村走上市场化运营之路,宝安又向社会公开征集了凤凰古村运营机构,规划将凤凰古村打造成“三百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古村中规划建设文化艺术巷弄街区、原创手工艺术饰品淘宝巷弄街区、礼品手信巷弄街区、特色体验式老院落汤泉酒店、精品非遗产业区、博物馆群、私人艺术馆、私人定制奢品馆、影视主题区、娱乐演艺馆、特色音乐餐厅、怀旧酒吧等,形成都市怀旧与情景消费体验互动的场所。

  但是,3年过去了,凤凰古村的运营仍然不尽如人意。一位数次去过凤凰古村的市民表示,凤凰古村给人的感觉最明显的是“冷清”,商业机构很少,人流也很少,一座精美的古村落无疑是城市的一道风景,但却缺少了烟火气。

  在一位深圳城市文化研究者在看来,在艺术村落的改造过程中,政府应该以引导为主。“我认为凤凰古村现状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人流。凤凰古村改造的时候,雄心太大,一次性把村里的居民全部迁走了,统一改造全村几百栋房屋,游客又没有马上引流进来,人气一直起不来。我认为比较恰当的方式,是分期改造开发。先选择一小批建筑进行改造,吸引一些艺术机构和游客,村里也保留一部分居民,让居民与游客有效互动,氛围起来之后再进行第二期改造,政府对进驻的艺术家和机构给予一些扶持政策,让古村慢慢兴旺起来。”

  凤凰古村改造完成之后,每年的文博会几乎都会举办一些颇具品味和影响力的展览,如民间非遗艺术展、民间艺术展等,吸引不少游客前往参展。但是,展览结束后,凤凰古村往往又归于沉寂。对此,该人士认为,短期的展览并没有形成凤凰古村艺术群落的可持续性,而短时间内政府想引进几百家艺术工作机构也并非易事,而有些商家和艺术机构进驻之后,因为人气不足,生意清冷,也可能难以长期经营。

 

  上围村

  合作共赢:建立政府、艺术家与村民三方共识

  今年以来,除了铁岗涂鸦之外,深圳西部还有一座老村因为涂鸦火了,这就是龙华区观湖街道上围村。

  与铁岗村较为单纯的涂鸦不同,上围村从最初始就直奔“艺术村”而去。在开始艺术涂鸦前,已经有20余名艺术创作者与村民签订了租房协议。与凤凰古村不同,上围村虽然也有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但最初始就着重强调了艺术村和艺术家的“市场对接能力”,鼓励艺术家和社会互动,与市场互动。上围村正在探索一条古村“艺术化”的新路径:与艺术结缘,而又不局限于纯艺术;重视艺术家资源的聚集,更看重艺术家的创富能力及艺术村与市场的对接;寻求建立政府、艺术家与村民的三方共识,平衡艺术与市场的力量,推动彼此的互动融合。

  记者了解到,观湖街道有计划统租村民房屋,统一合同格式,统一租房年限和涨价幅度,改变艺术家与村民一一对接的方式,也避免艺术村火了之后房租飞涨,陷入“火了艺术村,走了艺术家”的尴尬境地。在引进艺术家之外,观湖街道还尝试促成村民与艺术家的互动与融合,如将村民吸引到艺术涂鸦中来,从看客和房东变成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联合上围村民的带头人,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协调促成村民与艺术家的租约等。近期,上围村的艺术家们还计划做一次展览,将那些老屋改造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展出,让村民们看到,艺术的力量给古村带来的改变,也让村民认识到,艺术家和村民是一种共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交易关系。

  诚然,上围村成效集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新的尝试已然令人欣喜。

  而放眼深圳,近年来改造较为成功的还有由华侨城集团投资500亿元,在布吉甘坑打造的“甘坑客家小镇”。小镇原是一大片闲置的老屋,百废待兴。2016年,龙岗区政府与华侨城集团公司、甘坑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甘坑新镇,通过“文化+生态+旅游+科技+城镇化”,将甘坑小镇打造成“中国文创第一镇”。如今,甘坑小镇已成深圳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7年春节接待游客15万人。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深圳;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