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州女工匠 牙雕技师仇玉英:我想把手上的牙球制作得更完美

2017-03-21 15:30:00来源:大洋网

 

  据大洋网报道,仇玉英第一次拿起象牙球是19岁,触碰时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厚重,父亲教她在牙球上卓花,“父亲就是一名象牙雕刻匠人,整天埋头舞弄那几把卓刀,那些细密的纹路让一个牙球变得玲珑剔透,非常有趣。”这个对牙雕充满好奇的小姑娘没想到,后来自己用双手“卓”出36层的龙凤牡丹牙球、45层猛犸象压球,再到更复杂的52层牙球画龙点睛。

  “50多层就是足球那般大小,卓的部分需要7、8个月时间。”仇玉英用手比划,她的手已经不及当年肤质细腻,但这双手创造了一件又一件蕴含广府文化的民间艺术瑰宝,被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工具:改良卓刀

  1992年,仇玉英走进大新象牙工艺厂,她在“卓”部的工位上坐下,眼前的桌子上是一排牙球镂雕工具,乍看之下每一把工具的区别都不大,随着技艺的增进,这些朴实的工具成为她朝夕相伴的“战友”,“我这行干的是手艺活,工具都要自己制作。”自制刀具是入行必修课,这些刀具的头部都有差异,用于雕刻不同的图案。小姑娘整日面对钢枝、铁条,磨了又锉,锉了又磨,手上磨出血泡,心里磨出了意志。

  20多年后,她依然保留着最初制作的器具,告诉自己工作的起点在哪里。如今,她工位的抽屉里已经是一组多次改良后的新工具,“一般的卓刀每齿距离有1mm宽,这样造出来的图案比较粗糙,钻孔要求大,线条又不够细。”仇玉英拿出两个牙球,它们分别用改良前后的工具进行镂雕,“你看,改良后的图案要精致很多,也几乎没有空白处。”

  卓刀的齿太大时,还容易将过薄的牙球层卓坏,记者在改良版的工具上,看到刀胚被锉得更细,“在1mm的刀胚上开出二齿甚至三齿,卓刀变得又细又密,产品也能更精细。”仇玉英用刀口锉、三方锉、钻嘴制作而成的一把把卓刀,现在仍在在不断地改良中,她改良的刀具已经出现在部门的每一个工位上。

  图案:创造新图形

  在工作台的黄色台灯下,仇玉英举着正在制作的一个牙球,拨弄出球内的层层图案。小小牙球内分出十几层,每一层都由三种不同的图案组合,“第一层卓金钱图案,双十字边,中心是圆菊。第二层卓十字图案,郁金香边,中心是圆菊…”在多大数十层的牙球作品上,每一层都有更加复杂的配图,这些图案的设计同样是仇玉英的工作中心。

  串珠边是仇玉英自己设计的图案,它看起来像一串串珍珠,连绵不断,这个图案用来围边。蝴蝶花图案则是一只只蝴蝶整齐排列在一起仿佛翩翩起舞。“龙鳞图案比较简洁,适合用于线条比较复杂的图案之间,凸显整体的清雅秀丽,”牙球上密布的镂雕图形,仇玉英总是一眼就能能看出问题,哪里没有衔接上,哪里的图案雕错了哪怕1mm,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撒网船是需要厂内人物部和卓部合作才能完成的题材,以前卓部只会简单地把网卓通就算完工,“这种图案看上去还是很生硬,大家忽视了撒网船那个晒网柔软的走势,自然的动态。”仇玉英改良后的卓网部分,是顺着晒网的走势把网卓通,立即动感了起来。

  作品成为收藏级艺术品

  “能够把我手上的这个象牙球做得更完美,就是一种成就感。”如今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着仇玉英的大型牙雕作品《五羊仙子贺八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收藏了她的部分作品。仇玉英在她的工位上,一坐就是20多年,一个小小的象牙球成为她的全世界,“每天盯着牙球雕刻,收工回家时,在路上看到的全是重影。”

  象牙球的内层雕刻,从第二层开始至N层的套球,每层的厚度均在1毫米之内,最低甚至仅0.5毫米,要在如薄纸一般的内壁雕刻,需要耐力、细心与高超技艺,构图定位、分区布局,钻孔设计、卓图迫花。“一片图案一定要一气呵成做完,中间不能停歇,中断了再继续思维就回不来了,图案容易出现错误。”仇玉英告诉记者,在工作台的灯下,往往需要保持同一个姿势卓花2、3个小时。

  “牙雕从最初的简单饰品、用具,到现在的精致工艺品,是一代一代传研的成果。前辈们的探索研究,才有了现在的象牙球内层镂空技术——通雕卓花。我在自己所在的这一代人中,希望对它有进一步的改进,这才是钻研技艺的最大目标。”仇玉英说。

编辑: 陈越
关键词: 广州;仇玉英;牙雕;技师;工匠;光伏文化;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