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5月20日消息(记者张顺鹏 实习记者许慧盈)为更好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广州赛区围绕30个场馆开展17个精致街区建设,完善机制标准,着力优环境、提品质,充分展现“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风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保障全运赛事。

相关部门完善机制标准,以全周期理念打造精致街区;突出重点街区,实现一街区一特色;坚持协同推进,提升地铁站点品质,树立了新时期广州建设精致城区的标杆。

省人民体育场及周边精致街区: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贯通历史轴线,强化城市记忆。通过拆除场馆北侧部分看台,增设联通平台衔接英雄广场,实现了三大空间的无缝连接,与烈士陵园共同搭起一座城市文脉桥梁。

广东省建院粤建环艺院景观一所副总建筑师区展辉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社区共享空间。为满足周边市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我们打破原有零散植被格局,通过阶梯式竹木复合平台重构立体休闲网络,打造集晨练、商业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林下社交场域,让闲置绿地转化为居民可驻留、可参与的活力载体。”

闲置绿地成为复合型社交场域(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许慧盈 摄)

天体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打造“无界”体育公园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居景观院副院长陈智斌介绍,天河体育中心取消了原状多层围蔽,打造出“无界”全民共享体育公园。通过打开东北与西北两个街角空间,成功将未利用的封闭空间变成开放活泼的口袋公园,释放公共空间约960平方米,打开后的场地成为融合林下休憩、康体、慢跑等功能的绿色城市休息站,使原本功能单一的绿地转变成全民共享的开放场所。

西北角绿地变成开放活泼的口袋公园(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许慧盈 摄)

天体中心还着力优化边界设计,通过增加绿地园路清杂透绿、后退街角围蔽,实现市政人行道、地铁与天体内部空间的连通,将精致街区打造为城市生活步行便捷绿廊,在为市民提供更为开阔的运动场所的同时,便利市民日常出行。

越秀山体育场及周边精致街区:延续“足”够精彩的独家记忆

对于越秀山体育场周边0.6公里道路、1060平方米绿化、6443平方米广场空间,越秀山体育场秉持“做减法、提品质、针灸式、精细化”的更新改造理念,一体化设计道路铺装、树池样式、电箱杆件等基础设施,改造保留了场地内所有成冠乔木,并补植花叶良姜、亮叶朱蕉等耐阴植物,促进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同时,越秀山体育场聚焦市民群众出行需求构建安全慢行系统,着重提升应元路、吉祥路等主要路段的车行道及人行道品质,通过缩小转弯半径、缩短行人过街距离,提高道路安全系数,提升慢行安全舒适体验。还根据路口条件因地制宜设置全宽式单面或三面缘石坡道,通过精细化设计实现坡道形式与道路环境的有机融合,构建安全畅达的无障碍出行网络,切实保障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便利。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

大学城作为青年人才的聚集地,其周边街区的改造也充分考虑了青年群体的喜好和需求,着力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通过优化路段及节点交通组织方式,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大学城体育中心周边精致街区改造提升舒适慢行道约55.8公里,形成自行车道、慢跑道和人行道贯通的友好通行空间。

十五运会广州执委会场馆建设部技术处高级园林工程师陈雄向记者表示:“绿色、蓝色、红色、橙色这四大体现大学城生态、文化、创新、活力特质的颜色,被充分融进了街区道路的建设,通过色彩演绎,彰显了青年活力。”

“活力橙”跑道充分彰显大学城活力特质(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许慧盈 摄)

场馆周边精致街区的焕新亮相,为市民群众日常出行提供极大便利,同时也拓展了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动全民健身,为十五运的顺利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罗世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