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昆明开幕,COP15大会“中国馆线上展”也随之上线。其中,广州馆以3D+视频、图片、精美手绘长卷的形式,亮相COP15大会线上展,向全球展示广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做出的不懈努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通讯员穗环宣

  手绘长卷

  展示广州蓝天、碧水和净土

  广州馆分为“云山珠水·大美广州”“绿色家园·美丽画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大部分,除了精美视频和图片外,还可观赏精美的手绘长卷——广州生态环境保护图鉴。图鉴以手绘的方式,从东方日出到海上月明;从北部丘陵到南部平原;从山川溪流到都市绿道;从红火荔林到城央湿地;从西关小巷到南沙新城;从工业园区到金融商区;从绿色空港到繁荣海湾,让人们感受广州11个行政区域的蓝天、碧水和净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

  “十三五”期间,广州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答卷,描绘出城市的绿色“底色”:“十三五”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幸福。2020年,广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并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PM2.5浓度再创新低,实现连续4年稳定达标,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13个国省考断面全达标、劣Ⅴ类水体全清零,碧水攻坚战也取得丰硕成果。

  保护生物多样性

  广州在行动

  地处岭南的广州,一直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广州共有自然保护地共78处,其中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公园73个,总面积约11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合计15.07%。

  广州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多个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规、文件,包括《广州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广州市生态公益林条例》《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管理规定》《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广州市渔业管理规定》《广州市公园条例》《广州市公园管理条例》《广州市旅游条例》《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广州市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试行)》《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也是广州市最主要的保护地类型。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以市级自然保护区为网络,以区级自然保护区为通道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保护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目前广州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主要分布于各自然保护区中。此外,还建立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其他多种类型保护地。

  迁地保护是在就地保护的基础上,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广州市的迁地保护工程主要依托植物园和动物园相继实施,并建立9个“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科普基地”。

  广州还有序开展物种资源调查。市林业和园林局每十年进行一次全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第一轮调查工作于2004-2007年期间开展,共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为388种,结合历史资料为459种。第二轮调查工作于2017年开展,目前还未完成。市农业农村局也于2010年开展了全市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