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央广网广州7月3日消息(记者 夏燕)7月2日,广州市召开“两优一先”座谈会,10位全国、省市“两优一先”获表彰对象分享了各自的故事。

  他们当中,既有扎根社区一线20年的党务工作者,也有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更有参与东西部协作的教育工作者……

  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但作为坚守在基层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20年坚守社区一线

  “一开始我就是想精益求精干好工作,没有想过会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东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巧玲表示。

  从事社区工作20年,她始终将社区的每件“小事”放在心上。

  2014年上半年,东晖社区承担起广州市“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试点工作。据曾巧玲回忆,当时居民非常抵触,有的甚至把自家垃圾挂到居委会的门把手上,点名叫她来分类。

  “我知道他是来考验我的,连续15天我就给这些垃圾分类。”曾巧玲说,后来这位居民不仅主动道歉,还当起了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员,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走上正轨。

 

  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

  “我们这个村子的党支部,过去是十分软弱涣散的。”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潘安娜介绍,作为广州市最北的行政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015年底开始建设特色小镇。

  潘安娜表示,为改变村民落后思想,莲麻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走访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并采取‘党员挂户’模式,逐一落实乡村振兴政策。”

  同时,莲麻村党支部还创新建设“仁里集”共建共治共享“一键通”云平台。目前,全体村民都已注册“仁里集”平台,近3年村党支部通过该平台处理村民诉求6800多件。

  如今,莲麻村不仅改变了落后的面貌,还成为全国文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万多元上升到3.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8.5万元上升到150万元。

 

  “做一束光,照亮孩子脚下的路”

  “‘燃灯校长’张桂梅就是我的榜样。”在座谈会上,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詹雯袒露心声。

  2017年10月,詹雯主动申请到贵州毕节纳雍支教,2018年5月出发。没想到这一去,她便与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缘分,原本三个月的支教期限也延长到三年。

  在担任纳雍县教育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期间,她用三个月时间深度调研300多所中小学,为纳雍打造9间价值180万元的“梦想教室”,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当地的干部才是关键。”2019年,詹雯在当地成立了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已培养了118位当地校长。

  作为有着20多年经验的的老教师,詹雯向年轻教师呼吁:要去做班主任,这样可以陪伴孩子们一同成长;要去支教,去感受教育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老师就要像一束光一样,带着孩子们一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