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3月16日消息(记者 夏燕 通讯员 罗瑞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才”再次成为讨论的热点。今年2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南沙区。(央广网发 南沙区委宣传部供图)

 

  承担着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三重国家战略,南沙如何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在人才政策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内多位知名人才专家学者。

  打造“人才本位”新体制

  “南沙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彰显了大国气度,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表示,这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重要举措。

  孙锐指出,《实施方案》的突破性在于大胆面对当前国内人才工作的“痛点”,“从机制体制上着手大胆改革,建设‘人才本位’的思维,为海外人才引流南沙设置门槛和评价机制、引进培养机制,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孙锐表示,南沙集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广州城市副中心于一身,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肩负着打造“国际人才特区”的重要使命。

  “如何更好利用大湾区发展的窗口期,打造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州和南沙在大湾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主题。”孙锐说。

  孙锐提出,要主动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融汇“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借鉴港澳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动人才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化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

  “打造特色平台、出台特殊政策、形成特定环境,形成特别开放、特别包容、特别优美,产生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特区’和‘国际人才港’。”孙锐表示。

  在“特”字上下功夫

  “在引才聚才上,生态优于文化,文化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政策,政策优于没有政策。”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局长李志刚指出,要吸引全球化国际化的人才,必须在打造生态上下更大的功夫。

 

  

南沙国际人才港。(央广网发 南沙区委宣传部供图)

 

  李志刚表示:“南沙是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把全球一流的创新性人才集聚到这里,需要一个宜居、宜乐的空间。”

  他提出,南沙要打造更多的科技小镇,要有完善的教育、医疗、体育设施,休闲娱乐文化,打造成为全球人才向往的新都市。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表示,国际化人才特区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首先,要解决认知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看人才,使用认知工具多样性将产生巨大红利。

  第二个多样化就是生态打造的韧性化,人性就是弹性、可持续性。一个人才不能够解决问题,要步步为营,在需求侧改革上下功夫。

  第三,人才工作应该社会化,不仅组织部门和政府,从人力资源公司到协会,到企业,共同合力落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