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到底有多大?秦玉才:不止“9+2”,将覆盖广东全境

2017-06-25 15:22:00来源:央广网

“一带一路”·新动能新机遇(广州)峰会现场

 

  央广网广州6月25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 为期两日的“一带一路”·新动能新机遇(广州)峰会将于今晚(25日)闭幕。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玉才,发表了题为《打造港澳粤大湾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演讲。

  从去年起,“一带一路”研究院便开始承担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并于近期在广东梅州、河源等地展开调研。这次演讲秦玉才从十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课题组的最新进展,以及对一些热点话题的分析思考。

 

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玉才

 

  发展趋势:

  新起点 大有作为

  不平衡 资源受限

  从数字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明显。2015年,湾区的GDP增加到1.5万亿美元,拥有全球最大的海港城、空港城和信息港城。

  除了经济总量大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发达、服务业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且区位优越、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健全,开放程度高,文化厚重。同时,“一国两制”也是比较突出的优势。

  秦玉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下一个十年,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也不容忽视。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海上高架桥。(新华社记者 吕小炜 摄)

 

  范围界定:

  不只“9+2”

  涵盖广东全境

  自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后,关于覆盖范围,外界一直有不少说法,“9+2”(即珠三角9市+香港、澳门)的观点也不绝于耳。秦玉才透露,最早启动规划的时候,曾有人提出“深港澳”的提法,但经过再三斟酌最终还是定为“粤港澳大湾区”。

  “我理解这个‘粤’是广东全境,不是单纯指珠三角。”秦玉才说,之所以这么考虑,主要考虑到粤东西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珠三角存在很大落差,“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十分突出。前几天,我在梅州、河源调研,深圳人均GDP是河源的6倍,这个区域差距在全国都是很大的。”

  秦玉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把珠三角这个“增长极”继续做大做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还要把粤东西北培育成新的增长极,共同支撑大湾区长远发展。

 

  目标定位:

  全国区域发展新引擎

  打造世界创新中心

  秦玉才表示,鉴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独特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将强化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全国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发动机。

  同时,还要将大湾区打造为世界创新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聚集区,规划建设深圳、广州CBD国际金融总部生态区,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

  除了科技创新、金融布局外,大湾区还承担着“中国制造业高地”的任务,包括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打造龙头企业。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秦玉才透露,还考虑将大湾区建设为国家南海开发战略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海洋高技术产业,在海洋管理、海洋开发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广州;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到底有多大?秦玉才:不止“9+2”,将覆盖广东全境

秦玉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把珠三角这个“增长极”继续做大做强,还要把粤东西北培育成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