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提出 2020年高新企业力争达500家

2017-05-09 15:06:00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5月8日,东莞松山湖(生态园)2017年创新发展现场会举行,多家获市级以上奖项企业及2016年度园区科技创新先进工作单位获表彰。会上透露,到2020年,园区将力争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500家,在全省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成为东莞乃至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东莞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松山湖(生态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殷焕明出席会议。

  

  高企营收占园区营收八成多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80家;新型研发机构25家;孵化器33家,其中国家级6家;园区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2%……

  过去数年,松山湖(生态园)以在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新工作出现了不少亮点。

  据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2016年,园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总量达到180家,增量和存量均较往年大幅提升。同时,高企营收从2015年度的1214亿元跃升到2016年度的2006亿元,同比增长65%,占园区营收的82%。

  另外,园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成效也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园区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3家国家级孵化器,10家市级及以上孵化器及配套创投公司,引进培育企业365家,培育引进52家高企。

  松山湖(生态园)孵化育成生态体系建设同样成效渐显。2016年,园区新增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省级孵化器)6家,市级孵化器9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5家,累计孵化面积91.2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18家。

  科技型企业加速集聚,2016年新增法人企业1349家,新增量和总量均居历史高位。截至2017年3月底,园区共注册企业4238家,同比增长54.8%。2016年,园区企业PCT申请135件,同比增长42.11%,发明专利授权977件,同比增长75.72%。

  

  年内分批出台系列人才政策

  作为广东省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过去一两年,松山湖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引才留才举措,高端人才团队也正加速实现产业化。截至目前,园区引进的32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有10个团队实现产业化,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2.6亿元,预计2017年达16.3亿元。

  2017年,园区还将分批出台“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百名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特色人才评审实施细则”“奖励贡献突出人才实施办法”等人才政策。

  上述负责人分析,总体来看,园区创新驱动发展呈现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且氛围日渐浓厚的台式。各种创新要素主体不断涌现,互相支持。

  科技资源也在不断积聚,且呈加速态势。各类创新科研团队、初创科技公司、创新平台、创投基金及创新人才等加速向园区集聚,2016年新设企业法人数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方面,随着人才团队、创投基金、实验室及科技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园区逐渐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态圈。

  

  紧盯全球前沿技术开展创新攻关

  上个月,松山湖(生态园)刚刚印发了《松山湖(生态园)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工作要点暨推动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走在前列行动计划》。园区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在全省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成为东莞乃至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

  8日的创新发展现场会上,殷焕明从高企数量和发展质量、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核心关键技术、人才规模、市场机制、片区创新发展一体化等方面,强调了六点意见,为园区和整个片区下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建设东莞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指明了方向。

  殷焕明在讲话中强调,松山湖(生态园)将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要把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大高企培育奖补、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争取到年底高企数量累计超过280家,到2020年,累计达到500家,高企数量占纳入统计企业总数超过60%,将园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

  他指出,松山湖(生态园)要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必须牢牢盯住世界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尽快梳理制订符合园区实际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录,组织实施无人智能技术、精准医学、减速器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要瞄准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争取在重要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高层次人才占比要达10%

  创新驱动发展要依靠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会上指出,松山湖(生态园)将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继续深化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的特殊政策、特别机制、特色载体、特惠服务、特优环境,争取更多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博士、硕士到园区发展。争取到2020年,人才总量实现翻一番,达到14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约10%。

  殷焕明指出,松山湖(生态园)将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支持科技创新,既通过上市融资奖励、风险补偿与奖励、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多种方式对银行、融资担保公司进行全方位扶持,又要加快建设“基金小镇”,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与投融机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加速产业化。

  在大力推进松山湖片区创新发展一体化方面,殷焕明强调要以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为契机,通过统一规划,优化片区空间布局,重点推进园镇统筹先行区建设,推动片区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通过统筹散裂中子源、大学创新城等重大科技平台,激发和提升片区整体创新效能,将片区打造成为东莞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带动东莞创新发展的引擎。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东莞;松山湖;高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