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梅州9月22日消息(记者郑少纯)“媒体+”赋能畜牧业,“小鸽子”振翅再高飞!9月23日,央广网特别组织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直播节目——“央广原乡行·金秋绘丰收”将走进广东梅州兴宁市。届时,兴宁市市长赵超文将出镜介绍“兴宁鸽”的“出圈”之路,邀请全国各地观众朋友们共读兴宁的“智慧养鸽”记。直播将在央广网PC端、客户端、视频号、抖音、微博、快手及央广原乡行视频号、央广原产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可扫码海报二维码观看直播。
从传统的“靠天养鸽”到如今的“数据养鸽”,“兴宁鸽”的“出圈”之路是科技赋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兴宁鸽”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其养殖规模令人瞩目。数据显示,2024年,兴宁肉鸽年出栏量高达5750万羽,占梅州市的70%、全省的15%、全国的9%。这意味着,在广东,食客每吃7只鸽子,就有1只来自兴宁。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兴宁市对肉鸽产业的全力扶持与精心培育。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监测设备以及机器人自动投喂饲料等一系列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兴宁鸽养殖业插上了“数字翅膀”,实现了远程管理,养殖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
近年来,兴宁致力于打造“中国鸽业之都”。目前,兴宁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肉鸽屠宰食品加工基地。冰鲜保鲜、预制菜加工、休闲食品等关键技术一一突破,为兴宁鸽的加工销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12221”市场体系建设如火如荼,兴宁鸽的宣传语登上广州塔等城市地标性建筑,美食大赛精彩纷呈,跨界融合拓宽消费场景。借助“媒体+”助农行动,兴宁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真正实现了“养好鸽、做好鸽、卖好鸽”。
兴宁鸽的“出圈”,是兴宁市推动“百千万工程”、助力富民强县的生动缩影。从种鸽孵化、规模养殖,到加工销售、品牌打造,兴宁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