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更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汕尾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绿色税制宣传辅导,充分发挥绿色税制正向激励作用,深挖绿色税收“含金量”、厚植生态治理“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新量”,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政策精准触达,引导企业绿色转型

“税务部门带来的不只是政策,更是清晰的发展路径。”海丰县肉联食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吕君怀参加培训后表示。近年来,针对环境保护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具有明显“绿色导向”的税种,国家层面持续优化政策设计,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资源能源,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准确理解政策适用条件、正确计算应税污染物、规范完成纳税申报,直接关系到税负成本和合规经营。比如环境保护税,涉及大气、水、固体废物和噪声四大类应税污染物,计税依据和排放量的核算方式各不相同,企业需结合生产经营特点逐项把握。

近期,一场面向绿色企业的税收政策宣讲会,吸引了汕尾市近300家企业参与。讲座以“政策+案例”“讲解+互动”形式,系统梳理了覆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和排放全环节的绿色税收体系,帮助企业厘清政策适用边界。谈及培训感想,海丰县海发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家如表示,“课程解决了我们在环保税计算上的多个模糊点,实用性强,为我们降低涉税风险提供了清晰指引。”

强化合规经营,税制激励效应显现

水资源税改革是绿色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部分取用水企业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申报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税收专家团队开展“健康体检”,依托数据共享机制,比对取水许可证、水资源监测数据及历史申报记录,精准识别申报差错和适用税率误区。

海丰县南方水务投资有限公司2025年通过自查整改,补缴水资源税90多万元。公司财务负责人戴辉朋表示,“税务部门帮助我们发现并纠正了申报中的疏漏,避免了潜在风险。我们也更加意识到,合规经营不仅是对政策法律的遵守,更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类似案例表明,绿色税制通过“约束—激励”双向机制,推动企业加强资源管理、规范纳税行为。对企业来说,健全税务内部控制、强化政策学习、定期开展合规自查,已成为稳健经营的必备能力。

税惠释放红利,企业轻装上阵向“绿”而行

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赋能企业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以广东东和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深耕中、高密度竹、木质纤维产品的高新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长期致力于“以竹代塑”技术研发和生产,2024年以来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等合计300多万元。

“税费支持为我们产品研发和设备升级提供了宝贵资金流,”企业负责人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享受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近200万元。国家政策持续倾斜,让我们更有信心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落实”。近年来,汕尾税务部门依托“政策找人”机制,通过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适用主体,推动“免申即享”“精准推送”,确保税惠红利直达快享。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因税惠支持加快环保改造、节能降耗和技术创新步伐。

展望:绿色税制护航,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绿色税制不断完善,税收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利用、低碳转型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释放。对企业而言,主动学习政策、加强合规管理、用足税惠红利,不仅是应对监管要求的必要举措,更是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未来,绿色税收政策预计将继续优化,覆盖更多生态领域、激励更多低碳行为。企业应尽早将涉税合规管理纳入发展战略,完善项目台账管理、规范纳税申报、强化风险内部控制,真正将税收政策红利转化为绿色创新和提质增效的动力。(来源:汕尾税务)

编辑:徐钡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