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广播剧---我一生不二的追求
中广网 2011-01-20
    

《我与广播剧六十年》征文                                       

 文/中国传媒大学 王雪梅

                               

  自从大学选择了文艺广播方向,我便一路兴致冲冲沿着这个路标走到现在。先是十几年的电台文艺编辑,后调入广播学院任教。虽不免有坎坷和艰难,但更有付出汗水后的愉快和满足。

  广播剧是我一生的事业和追求,从编导到教学,一直延续到现在。回到广院的三十年,是我“爬坡”的三十年,精心耕耘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我经历了人生的大波小折,历练了我并不坚强的性格和毅力,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为了条理清晰,下面把我想说的话分成教书育人和科研两部分来简述。以示我与广播剧的情缘。

  一、教书育人

  广播剧是我一生从事和研究的核心。把“书教好”是一个教师的本分,作为一名教师,应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发挥在讲台上,用在学生身上。在广播剧方面,对本科生我开了《广播剧编导》,对研究生开了《中外广播剧研究》等课程。虽有十几年的文艺编导经验,但将其拿到大学课堂上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尤其是国际国内最前沿的知识。各艺术门类的知识都是相通的,要想梳理某艺术门类的系统理论,肯定要吸收相近艺术门类,乃至要得到相近门类理论的印证和比较。这对于我来说需要一系列的理论充实,再充实。我明白只有自己有一缸水,才能舀出你最需要的那一瓢水给学生。所以那些年一直处于一种“恶补”的状态。即使一些暂时用不上的理论也先把它吃下储存起来,因为世上没有用不着的学问。

  由编导转成教师看似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只有你真的走向这条路,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是一种永远不可停息的工作,尤其是广播电视艺术研究课程,讲授的内容一定要跟上世界的潮流,跟上时代的脚步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只有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教书育人”是一个密而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祖国需要的“那个人”,他所学到的一切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去提高、扩张中国传媒事业的软实力,因为这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就可以深深体会到“软实力”那种潜移默化渐进渗透的威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报告还同时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对国民的警示。我们不能只宣扬五千年的文明史,确忽视了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易市场上5-10倍的逆差。

  对考进来的研究生,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本科学习和广播电视相距甚远,对于他们的学习要倍加精心和细心。首先要安排他们去补习最基本的理论课程和相近学科的艺术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和本学科衔接和吻合。为他们创造一切我力所能及的实践机会和科研项目,使之不虚度三年的大好时光。   

  二、科研与写作

  在科研写作方面,几十年中从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因为我深知科研对一个大学教师的重要性。每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成、公式,都是你专业范畴最前沿思索的结果。多视角的研究与探索,是激活与充实教学的重要因素,是检验一位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侧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整个中国都处在十年浩劫后百废待兴的状态。当时的广院能向教师提供的只是一个月一本稿纸,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没有任何可提供的参考的资料,即使北京最大的书店也找不到几本像样的书。为了梳理中国广播剧的诞生和发展脉络,只能下笨功夫,只要有空就整日穿梭在北图和首图等各大图书馆之间,去翻阅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报纸和刊物,找到点滴有价值的资料不能借出来,只能雇人抄,有的抄都不行,只能拍照。不管用什么手段,不管花多少钱,只要有需要的资料,只要能充实课堂内容,只要能为科研找到依据,就已经是万幸了。

  在我的业务范围内,在科研与写作方面我是努力而为之,并围绕教学进行。在这三十多年中科研成果和剧本写作屡屡荣获省部级奖,受到广播界同仁的好评。

  对广播剧的研究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人说我把广播剧的各个侧面,大小环节都写遍了,弄的别人无从下手。其实这是一种很夸张的说法,艺术研究总是永无止境,再说我也没那么大本事。但是,我把广播剧的几个重要脉络都理了一遍。首先是《中国广播剧历程概论》,在广播电视刊物上分两期连载,把中国广播剧的发展历程分成三部分分别叙述:第一部分是“广播剧的初期阶段”(1933 -1952);第二部分是“广播剧走向成熟阶段”(1952 - 1966);第三阶段是“广播剧的繁荣兴旺阶段”(1966 - 现在)。再就是《中国广播剧理论研究纵览》。我国最早的广播剧诞生在20世纪30年代,仅比世界最早的广播剧晚不到10年。在这8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广播剧的理论研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对广播剧的艺术个性的认识是由浅入深,对其多侧面性的探索也是逐渐延伸开来,其阐述方式也是按其发展阶段进行,这对同学的理解和记忆会显得更清晰。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总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相近艺术门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分析其他广播文艺节目的理论研究也就理清了广播剧艺术所处的大环境和理论氛围,也就寻到了其发展的根源。究其艺术史,任何品种的诞生与发展都和其社会环境仅仅相连。

  这几个问题当时在业内还没见有人议论过。

  专著《广播剧艺术论》《中国广播文艺广播剧研究》是我几十年对广播剧潜心研究的结果,对其艺术特质的探索得到同仁们的认可。我任主编的《广播剧史论》《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是传媒大学“211工程”项目。这其中吸纳了国内外最前沿的艺术理论,分析了当前电台各种样式的广播剧特性,这无论是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教学应该永远具有前沿性,前瞻性,而不应该是落后跟不上形势。

  为了促进教学,促进科研,为学生提供范本,曾为中央台和地方台写剧本,这些剧本都先后获奖。有的剧目曾受到曹禺先生的好评,并为其撰写剧评,例如《喜听广播剧<陈妙常>》(收入《曹禺文集》)。

  对广播剧的喜爱,探索与追求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一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夸张地说也是我精神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愿广播剧这朵盛开的奇葩永远艳丽夺目,永远令人神往。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