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奔驰在呼伦贝尔千里草原上
中广网 2011-09-30
    

  成都台 曾红

   

  已经记不清是怎样的一种情结萦绕,让我对呼伦贝尔大草原,时时都有一种亲近的冲动。或许是在儿时学习演奏那首《奔驰在千里草原上》的二胡曲开始吧,那个时候,已潜移默化的,在脑海中为自己描绘出了一副自然的意象,或远或近,总是牵引着我对呼伦贝尔大草原一种深深的向往。

  20118月,全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召开。

  于是,我有幸在年会期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位广播剧同人一起,圆了自己儿时那个奔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梦。

  相会在“天下第一敖包”

  海拉尔,有人说这是蒙古语,是野韭菜的意思,也有人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水流过的地方。我不知道究竟哪个说法更正确。不过,在海拉尔,我确实第一次看到了开紫花的野韭菜,小小的花朵,有着一种朴素的惊艳。当然,我也看到了海拉尔的河流,河谷开阔,河道迂回弯曲,河水一年四季灌溉着美丽的大草原。

  呼伦贝尔台的同仁告诉我说,八月是海拉尔最好的季节。这里的气候清爽宜人。特别是这里的“空气”,只要你走在街上,大口地呼吸,然后舒展双臂,便会感受到那种清风洗拂的畅快之感!

  让我更深刻体会这种畅快之感的第一站便是——天下第一敖包。

  天下第一敖包位于呼伦贝尔鄂温克草原的腹地,这是一片绿丘深浅起伏、河流弯曲绵延的碧野。当我刚听到这个名字时,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种很原始的风景画面。

  一路上,我完全被草原的美景所陶醉,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烦恼,更是被屏蔽在了茫茫的大草原之外。

  我们的车子行进在绿丘起伏蜿蜒的路上,路边到处可以看到被风吹拂着的丰美水草,那些水草,如同我曾经看到过的吐穗的麦田,在风中翻卷绿浪的姿态,十分壮观。

  下车后,我远远便望见绿意葱葱的山丘上,有一座高高的敖包影子,旁边还衬托着绿茵茵的青草。敖包的两旁各分布着六个小敖包,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丘顶与苍穹相接的优美弧线上,每个敖包上都挂着各色的哈达与经幡,在丘顶的长风吹拂下,如同游弋在敖包边上的云彩,而所有在旁边游走的人们,却仿佛是在云中漫步。

  天光云影,宛如仙境。

  呼伦贝尔台的朋友一直在给大家介绍,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片中主题歌《敖包相会》,正是从这里唱遍大江南北的。我努力调整思绪,希望将那首穿越世纪的《敖包相会》和我眼前的景象完全重叠起来。

  于是,情侣,云彩、水草、明月等物象,构成了我眼中一幅隽永且令人畅怀的风光景致。

  我想,也许这首歌之所以能穿越世纪的门槛,如今还依然鲜活,正是基于天下第一敖包本身的魅力所在吧。

  我的目光在哈达与经幡中,开始变得有些迷幻,我情不自禁的小声哼唱起那首令人心动的旋律:“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在等候着美丽的姑娘哟......”

  天津台的刘沙对我说,“我们也围着敖包去转三圈吧,祈求幸福平安和快乐。”

  我抬头,看到周围同仁们在转了三圈后的脸上,个个的确是神采飞扬。呵呵,难道真的如此灵验!

  我感觉,那种置身于大自然时的独特气度和自信,足以催化出广播人身上的艺术激情。而作为从事广播剧的这群人,是多么需要大量的有生命的物象作为承载,需要来自更广阔自然天地的灵感呀。如此,从事广播剧的同仁们,也才能用独特的眼光,去更多的书写出广袤的社会、历史、自然、宗教和人生……

   

  走进“天下第一曲水” 

  在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虎草原深处,有一条“天下第一曲水”之称的莫尔格勒河,每到水草丰美的季节,这里就会聚集很多游牧的牧民,形成一个自然的游牧部落。

  研究会秘书长高坦给代表们强烈推荐了这一景点,在饱览了被著名作家老舍喻为“天下第一曲水”的美景后,大家都为秘书长的推荐而赞叹不已。

  茫茫大草原上,绿茵茵的牧草、弯弯曲曲的河水、成群的牛羊、点点的蒙古包……构成了第一曲水一幅完美的草原风情画。

  从车上下来,我感觉四周到处都弥漫着清新的草原气息。此刻,我的心情简单且安静,这样的时刻,人真的太容易被感动了。

  我迫不及待想近距离一睹莫尔格勒河的芳容,来到河边,眼中的河道看起来不过三四十米宽,由于河水不断冲刷两岸泥土,河流之曲折还是出乎我的想象,把它们称其五十米一转,一百米一弯也不为过。有的地方上下游河道相距不过几十米,水流却偏偏要绕上几百米再转回来,有时河道转个三百六十度的圈,仿佛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小岛。

  莫尔格勒河纤细的身影,如飘动的哈达般在绿色山谷中曲折蜿蜒,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流云般的羊群轻轻的飘落在河畔,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

  莫尔格勒河是条没有堤岸的河流,她的河道是流水在平坦的草原上长年冲刷出一道河槽,河水在草原上静静的流淌,上岸就是平坦的草原,浑然天成,没有一丝人工的雕琢。

  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第二条河流有如此婉转的身躯了,难怪老舍先生深情的称她为:天下第一曲水。

  站在这里,我能感觉到心灵有一种沉静后的净化,它带给我一种彻悟人生般的透彻感。也许,我们这些凡俗之躯,常常都需要到这种与天很近的地方,来一次心灵的洗礼吧,我希望在这里,接受来自山水自然的旖旎风光,领略神奇物象的雄奇和壮丽,让我们的笔下能流泻出更加灵动、飘逸的文字,我相信,这样的山水意象,也将引导着这群广播剧人,进入到一种独特的,澄明的创作意境之中。 

  情迷满洲里  

  早就听说满洲里是一个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城市,因为与俄罗斯接壤,又是中俄之间铁路口岸和最大的公路口岸,所以俄罗斯的风格非常浓厚。

  满洲里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有兴安岭,南有呼伦湖,西有蒙古国,北有俄罗斯,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因此赢得了“东亚之窗”的美誉。

  感受过草原热情的迎宾仪式,喝过下马酒,这里便是呼伦湖了。

  呼伦湖被称为是中国北方第一湖。据说“呼伦”在蒙语里是“水獭”的意思,因历史上湖中盛产水獭而得名。这个镶在草原上的内陆湖,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只是我刻意在湖边找寻了半天,却没有找到一只水獭的影子。

  呼伦贝尔台的朋友对我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草原上的雄鹰贝尔,爱上了美丽淳朴的牧羊女呼伦,两人为了能长相厮守在一起,就化做了两颗硕大的明珠,镶嵌在了辽阔的大草原上。从此,这里便有了辽阔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呼伦贝尔也因此得名。

  流传至今,亘古美丽的传说,让我对呼伦湖又多了一些神秘的想象。朋友还说,不到呼伦贝尔,就等于没有到过内蒙古,没到过呼伦湖就等于没到过呼伦贝尔。

  当我们来到呼伦湖时,抬头看到白云如莲花般盛开在湛蓝的天空上,变幻多姿,出神入化,刚刚还是大气磅礴气势汹汹,瞬时却又天高云淡丝丝缕缕,天空像永远在变化的一幅风景画,在蓝天的屏幕上,上演着一出永不重复的瑰丽大戏。

  呼伦湖的阳光明媚,天空绽蓝,云朵洁白,大家在湖边尽情的拍照留影,骑马奔驰。无论是在湖边还是在草地上,这里都能够让我们得到身心的放松。

  “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这里的美景,其实很早就通过歌曲,深深植入了我的记忆,让人无比向往和期待。

  此刻,领略着呼伦湖深处的美丽,我真的很想就此留下来。风吹过,我觉出了一股沁人肺腑的清凉,让人安心,踏实。

  呼伦湖,给了我们一个没有纷争、没有喧嚣、没有烦恼、没有酷热的享受。

  接下来,我们又一路西行,来到了满洲里的公路口岸——国门。

  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

  距离国门不远是和平之门广场,广场上五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祈盼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进步,友好交往。在和平之门周围有7组历史浮雕,展现了满洲里漫长的历史画卷,还有对满洲里未来的美好憧憬。

  由于国门的重要地理位置,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到这里留下足迹。这也使满洲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到满洲里市区已是晚上,惊叹于满洲里的夜色怡人,晚饭后大家都不约而同流连在满洲里的夜色中。

  整个市区并不太大,纵贯东西的铁路线将其一分为二,即南区和北区。连接两区的重要纽带就是满洲里站西侧横跨铁路之上的高大天桥。

  站在天桥上瞭望,满洲里的市区尽收眼底。天桥上下人群熙攘,不时有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老外擦肩而过,不用问也知道,他们几乎清一色是被当地人称为“老毛子”的俄国人。

  满洲里的街道,东西为街,南北为路。

  走在街上,夜幕降临,路旁的灯也亮了起来。灯光是城市的另一件衣裳,透过苍茫的夜色,它可以告诉你这座城市是喧嚣还是落寞,是繁华还是萧瑟,满洲里的灯火,无疑是草原之夜一件美丽的霓裳!

  我们徜徉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每一条宽敞的街道,都会让人的目光投射到很远。白昼的炎热开始慢慢消退,一个五彩斑斓的满洲里,在沁凉的晚风中轻轻地摇曳,静静地绽放。

  一路走来,我发现满洲里的建筑大多数都称得上是超越了实用层次,进入了审美境界的艺术品,是远离了平庸、浑身散发着独特魅力与个性气息的建筑。浓郁的欧陆风情:高耸的塔尖、浑圆的穹顶、粗壮的罗马柱子、繁复的细部雕饰……这里不仅有着古希腊和罗马建筑的厚重崇高,也有中世纪古堡的庄重神秘,还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张扬,以及巴洛克建筑的细腻圆润。

  当然,还有城市的色彩,在柔美灯光的映衬下,凝重的灰、明艳的黄、舒适的绿、热烈的红……千姿百态,绝不雷同。它的惊艳的确令人回味无穷。  

  套娃广场的童趣 

  满洲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套娃广场。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无一不被这里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和充满童趣的氛围所感染。

  满洲里套娃广场建于2006年,是全国唯一的以俄罗斯传统工艺品——套娃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娱乐广场,它集中体现了满洲里的中、俄、蒙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风情交融的特点。主题广场面积为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个30高的大套娃,建筑面积为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广场。

  它的内部是俄式餐厅和演艺大厅,外部彩绘由代表着中、俄、蒙三国的美丽女孩组成。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套娃,以及30个色彩缤纷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

  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广场,也是满洲里值得一去的地方。这个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广场,占地50万平方米左右。

  在我家里的钢琴上,放着一套俄罗斯套娃,那是几年前朋友赴满洲里带回的纪念品。木制的套娃十分精巧,用火刀烫出人物的线条,古朴典雅。有空的时候,我总爱把它从钢琴上拿下来,一溜的摆放到桌上,煞有童趣。

  套娃从中间可以拆开,打开以后,里面又会出现一个形状一模一样的小套娃,打开一个,再打开一个……到了最后一个,就只有蚕豆粒大小了,但形态还是那样惟妙惟肖。

  这次在满洲里套娃广场,我看到了各具神态的套娃,一组接一组,布满广场,构成了一幅独特美妙景观的套娃世界。

  呼和浩特电台的朋友告诉我,在俄罗斯民间还有一段套娃的美丽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妹,从小失去父母,靠替人家放羊维持生活,在苦难的环境里相依为命,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过后,妹妹却从此杳无音讯,为了寄托对妹妹的思念,哥哥用木头雕塑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娃娃,最后一个又一个地套起来揣进怀里。久而久之,故事里的套娃在当地便逐渐成为深受俄罗斯人民喜爱的民族工艺品,并发展成为俄罗斯旅游纪念品的象征。

  在套娃广场内,我们这群广播人,不分年纪大小,都情不自禁地嬉戏着、打闹着,仿佛回归童年。也许,在这五彩缤纷的套娃广场里,我们都变得单纯而简单起来。

  我们,一群成年的广播剧人,在套娃广场里,拾起了久违的童趣,流连忘返。 

  醉在“亚洲第一湿地”  

  根河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它是我国目前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据说,根河湿地的物种丰富,每年在这里迁徙停留、繁殖的鸟类多达2000万只,是丹顶鹤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

  这个只有3平方公里的亚洲第一大湿地,绝对名不虚传。当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被她的那份秀美、妩媚而深深的震慑,并深深沉醉其中。

  眼前的根河,就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流淌着,仿佛流淌出的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一串串欢乐的音符。

  曲水环抱草甸,岸边矮树灌木丛生,绿意盎然,湿地上花草摇曳,山间白桦林连绵成片。这样的湿地,真的是可以入诗、入画、入情、入境。

  当我站在山顶俯瞰这些景色时,感觉空气已凝固,时光已停顿,有那么几分钟,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竟找不出一个恰当词汇来描述眼前的美景。

  我已顾不上想那么多了。拿出相机从这端拍到那端,又从那端拍到这端,晃晃悠悠地,像个醉酒之人,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双脚。

  天地流光溢彩,像是凡高的彩笔在曼妙地飞舞,喷射出了生命的激情,这是我第一次亲临湿地,让人如梦如幻,仿佛误入了一片湿润的田园之中。

  我的镜头下,根河湿地显得是那样的苍茫辽远。大片的绿色草树中,点缀着无数的溪流河谷,似细长婉约的白色飘带,缠绕于湿地中间,留下无数柔美的曲线和弧度。

  山脚下是一大片青绿色麦地,与山坡上的黄色枯草对比鲜明,色彩浓烈。

  在根河湿地,我突然觉得,世间的一切浮华不过是过眼云烟,那些曾经的轰轰烈烈、曾经的叱咤风云、曾经的悲欢离合、曾经的爱恨缠绵,不过都是逝水如烟。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将归于寂静的圣地,就如脚下的根河,如根河润泽的这片湿地。

  那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在草原的上空,像一幅幅画布无限的延伸着,给本就辽阔无垠的草原,更是增添了一份壮美,我眼前的根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潋滟。随着我不断变换的角度,它时而宽阔的像一面平放在草原的大镜子,时而又细小的如一条弯曲的飘带,让人陶醉,遐想。

  我感谢这次呼伦贝尔之行,为我插上想象的翅膀,带我进入一个现实和幻想交叠的艺术芳草地中,尽情遨游! 

   奔驰在呼伦贝尔千里草原上  

  我们,一路奔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看着那些美丽迷人的画面,耳边是呼伦贝尔电台为大家播放的赞美草原的歌曲,那首降央卓玛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那样地契和着我在草原上的心境。

  “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亲爱,我的思念。”

  ……

  于是,在广播剧人大联欢的晚会上,我投入地为大家演奏了那首二胡独奏曲:《奔驰在千里草原上》。

  生命中错过的美景已很多,我希望着有一天,我能够骑着马,奔驰在呼伦贝尔千里草原上……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