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获奖感言
中广网 2013-01-07
    

  广播剧获奖单位代表发言

  贵州台陈发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大家好!大会让我代表本届专家剧目奖获奖单位发言,我感到很荣幸!

  今年,我台生产的广播剧《黎平曙光》获得了广播连续剧金奖,这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给予的广播剧业界的最高的荣誉,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感谢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感谢各位专家评委,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们平凡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感谢大家。我更要感谢省委宣传部对我们工作的重视,感谢台领导一贯大力的支持,感谢我的同事,拥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这样的团队,我们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自然风光美,生产条件差,发展落后,处于“经济洼地”;但,贵州精神却如同贵州大山一样,傲然挺立。伦敦奥运会拳击冠军邹市明以他弱小的身躯,向全世界亮出了中国最硬的拳头。这个拳头,贵州制造。还有中国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卖羊肉串的慈善家阿里木……所有这些,不一而足。今天的贵州,除了展示贵州的硬度,还在世人面前展现贵州速度——今年贵州的发展速度居全国第二位;可以预想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贵州高度!就多彩贵州来说,我们的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拥有让外人羡慕的“文化富矿”,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生长在今天的贵州,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也必须大有作为!

  如果说,我们获奖有什么秘籍的话,那就是需要你有跑马拉松的耐力,需要你耐得住寂寞,需要你的坚守。正如研究会传唱的歌曲《守望》中唱道的:守望,深情地守望,年复一年送走多少星光,不为寻找昨天的辉煌,只为这声音的世界有我太多的梦想。

  当然,比起别的台来说,我们的成绩并不出色,我们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让我们把今天当成一个新起点,让我们用诚实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蓬勃的工作热情来尽情书写美好的明天吧!

  风正帆举,蓄势而发。冲出“经济洼地”,构筑“精神高地”,我们将上下求索,奋力攀登,打造出更多能够代表贵州气派、体现贵州风格、展示贵州形象的优秀作品,为推动多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所有的智慧和力量。

  感谢大家!

  获奖个人代表发言

  宁波镇海台李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业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记得2010年研究会年会孙老师讲课时,给我们诠释了广播剧制作人的概念,大意是:广播剧制作人应当懂得广播剧的艺术规律,熟悉广播剧创作、录制的各个环节。能够组织和驾驭广播剧生产的整个流程。“制作人”不必是、也不可能是广播剧创作诸多专业、诸多行当的精英,不可能对广播剧制作流程中的每个专业样样精通,但应当对所有的环节都相当熟悉和了解;“制作人”不必既能写剧本又能当导演,甚至还胜任音乐音效编辑,但应当具有敏锐的眼光、具备出色的艺术鉴赏、鉴别能力,以及很强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做一个制作人我感觉有些勉为其难。虽然,从事广播工作十几年,学习制作广播剧却只有短短六年时间,我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给予我“广播剧最佳制作人”这份殊荣,我感到十分荣幸,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感动。我不会忘记在广播剧创作过程中,给予我指导帮助的研究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不会忘记兄弟台的各位编剧、导演老师的鼓励支持,不会忘记在创作上给予广阔空间,在财力上给予鼎力支持的单位领导,借此机会,向各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广播剧制作人的工作纷繁复杂,我的体会是,最重要的是如何抓住一个好剧本,如何与编剧、导演进行科学的合作。

  一般意义上对广播剧创作的要求主要有三个:听着有意思;品着有味道;评着有深度。概括起来就是“雅俗共赏”。

  我理解,“听着有意思”,是要求剧本在结构上要跌宕有致,剧中人物语言要生动鲜活,剧本展现的情感纠葛内容要悲喜交加等等;“品着有味道”,是要求剧本的地域特色要浓郁;“评着有深度”则是要求剧本在选材上,要注意人物所处的中心事件必须是当代受重视的,具备时代特征的,有民族精神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大方向的等等。

  作为广播剧制作人,对这些要求一要了解,二要会操作。“了解”,是指对这些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纳入范围和展现尺度;而“操作”,是指把这些要求化做具体可行的程序。比如,说服编剧把要求有机地融进剧本大纲里,并且用生动的戏剧情节展现出来,共同创作出一部好的剧本。

  在座都是业界高手,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广播剧最佳制作人”这个奖项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从学习制作广播剧开始,“广播剧最佳制作人”奖就成为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如同我站在高山之颠遥望远方的意义一样。如今我可以走近她了,虽然我已经不年轻,还不能完全感知她,但我依然在看,在听,在感受生活。我相信,有研究会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有业界各位精英和单位领导的支持,我还会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广播剧,为我自己,为更多的听众。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业界的朋友们,我工作生活的镇海,是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宁波的魅力城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一衣带水,和舟山群岛隔海相望。浩淼的东海沉淀了镇海殷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底蕴:宋代对外贸易,镇海是华夏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浙东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座海天雄镇经历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战争的硝烟洗礼;十九世纪以来,一批批镇海人漂出甬江口,弄潮于世界经济舞台,于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使“宁波帮”这个代表着近代中国创业精神的团队名扬四海。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擎邵逸夫等商贾巨子都是从镇海起步,旋舞世界的,他们造就了近现代中国以来最富创业精神,最响亮的商人团体。

  人杰地灵的镇海还是中国的院士之乡,拥有26位镇海籍两院院士。

  镇海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还是中国的书画之乡,走出了陈逸飞等数十名丹青国手。

  在此,陈央部长委托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业界的朋友们发出盛情邀请,欢迎大家在方便的时候光临镇海,我们一定尽好地主之宜!

  论文获奖代表发言

  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徐国春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这次,我撰写的关于广播剧未来发展走向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感到很荣幸!也非常高兴!其实,论文中谈到的某些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未必很成熟,非常感谢研究会的评委们能给与我这样的肯定和认同!

  要说有什么体会,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写论文的秘诀,和大家一样,平时忙于工作,忙于制作和播出节目,能够沉静下来写点思考和总结,虽然觉得机会难得,但确实感到一时无从写起,“写什么?”、“怎么写?”成了最犯难的两大问题。

  我想,既然我们是在一线工作的编导,写论文还得从实际的工作出发,不可能像在大学里搞学位论文那样从课本到课本,引经据典,一味地追求学术深度和词藻华丽,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还在于所处的媒体平台和信息资源优势,所以,这次我写论文最基本的出发点没有从广播剧的艺术本体论方面去考虑,而是主要研究广播剧发展和所依托的媒体平台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我相信无论是广播剧的艺术本体论还是广播媒体的未来发展,这两方面都不缺乏研究者,但把这两者整合起来研究,肯定是少数。

  有了这个出发点,我就好像有了一种使命感,“如果我不写谁写呢?”因为,自从2009年成立了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后,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通俗广播剧,推出了全国第一档悬疑推理剧场《迷案剧场》,每天播出广播剧和小说剧,每天播出的收听率都被CTR(市场咨询及研究服务提供商)记录分析在案,三年下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收听率的计算从而得出我们节目的市场份额,现在对广播剧的日常工作考核就建立在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此外,我们还开通每周五直播节目《迷案俱乐部》和《迷案剧场》腾迅微博,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剧宣传和交流方式,拥有了不少80后、90后的广播剧粉丝,同时,东方广播有限公司开通了官方网站,收听广播剧可以通过网络链接,面对这些新的发展动态,丰富的收听数据,粉丝们提出的要求,我觉得作为从业者,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广播剧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必要梳理一下这几年的广播剧运作情况,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经验得失,换句话说,这篇论文的完成依赖于整个广播剧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依靠了行业发展积累的数据和经验,也多少反映了微博粉丝们对于广播剧的需求和愿望。

  在写论文之前,我和部门前任总监陶青聊过这方面话题,当时她刚从美国考察培训回来,她谈了不少在美国的学习体会,比如美国广播媒体向“全媒体化”发向发展,正在进行“内容加渠道”的全面升级,广播剧是有声读物市场的一部分,美国人是怎样发展有声读物的等等内容,这些都启发了我的思路,也使我在写作的时候,思路和心态都比较开放,也不急于对某些新的事物说不,一人“闭门造车”毕竟视野有限,写论文还是要和行业领头人物或者管理者多请教、多交流才行。

  粗浅地谈了两点个人体会,也不知道是否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和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谢谢大家!

  微广播剧获奖代表发言

  重庆万州台 潘海琳

  

    尊敬的广播剧研究会的领导、专家、前辈们

  尊敬的各位广播同仁:

  大家好!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广播剧人,很荣幸能有机会代表“宁波鄞州杯”首届中国广播剧微剧大赛的获奖者发言,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第一个词是“感谢”。感谢主办单位: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太湖之声举办的首届微剧大赛,为广播剧搭建了一个创新的平台,给了广播剧人一个"破冰"的机会,让广播剧赶上了飞速发展的“微时代”,实现了在3至8分钟里与听众和网友的“微交流”,达到广播剧以“以简胜繁,巧传真意”的目的。

  第二个词是“感受”。95部主题向上,想象奇特,构思精妙、制作精良、结局精彩的微剧通过网络微博的传播,让我们天南地北的广播剧人能互听佳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两个月来我们陶醉和享受在学习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微剧无穷的魅力。“融合创意、整合传播”,微剧与微博的有机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和网络社团年轻人的积极参与让微剧大赛蓬荜生辉,生机勃勃,我们感受到广播剧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对广播剧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了信心。

  第三个词是“感动”。首次提出微剧理念并在短短一年中付诸实现的主办者说:微剧大赛要坚持年年办下去。这是一个让我们感动的承诺,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浙江广电集团扛起了打造微剧品牌的大旗,为此他们将肩负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心血。这个承诺也带给了我们继续坚守广播剧的动力。如果微剧大赛年年办,我们会责无旁贷的坚持参赛,争取明年实现阿宝“百部微剧”参赛的梦想。

  “积微成著,微言大义”,最后祝愿微剧大赛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让我们一起在8分钟里播种美丽,绽放精彩!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