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2008年第六期双月报
中广网 2010-01-15
    

           

 

 

广播剧卡通造型的潮流与出新

                                                                            中央台      权胜

 

《“龟兔赛跑”新传》是中央电台去年录制的一部童话广播剧,荣获了今年亚广联的特别推荐奖。该剧构思巧妙,立意深刻。借用伊索寓言里的龟兔赛跑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龟兔一次赛跑变为三次赛跑,用寓言的小形式反映了当代人“和谐共存”的大主题。

在本剧的创作过程中,我负责前期的语言、音乐录音以及后期的合成工作。以技术的角度看,这部戏板块结构清晰自然,节奏明快流畅,卡通人物造型符合当前的技术潮流,整体制作应该是成功的。因为参与了整个创作的全过程,所以我个人在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一部好戏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创作班子的和谐沟通与交流。从导演对人物造型的把握,到音乐的设计安排,以及音响的运用,一切都围绕本剧的主题来展开,大家积极交流相互弥补,共同出策出力完成最后的创作。可以说,是良性的创作氛围,给了本剧第一个成功的基石。

           准确的卡通“人物”声音造型

儿童广播剧,尤其是卡通题材,这些年创作的并不多。卡通题材难做,难就难在卡通的“人物”声音造型上。《“龟兔赛跑”新传》戏不算大,但人物众多,光主要角色就有乌龟、兔子、喜鹊、大猩猩、松鼠和熊猫。如何在声音造型上来区分这些人物?导演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对主演的选择,我认为是很准确的。乌龟用李野墨来演播,兔子用张丽敏来演播。李野墨的声音特点是低沉有磁性,本身就很符合剧情的人物要求。作为一名演播艺术家,李野墨对塑造人物的把握,节奏舒缓而不拖沓,整部戏演得张弛自如,丝丝入扣。张丽敏是个很有特点的年轻演员,她对兔子的卡通造型设计也很到位,尤其把剧中兔子的那种骄横跋扈的张狂劲儿,塑造得惟妙惟肖。

在前期录音的时候,导演要求两个人声音造型区分要大,因为这是整部戏成功的一个基础。为了做到这点,在录音的时候,这两个角色的录音采用的是同期分轨录音的方式。这样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可以对两个人的声音再做加工处理。乌龟突出的是低频音色,兔子突出她的高频特点。只有对比鲜明,才能更好地完成导演的要求。

另外,喜鹊、大猩猩、松鼠和熊猫的录音,在很多片段也采取分轨录音的方式,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区分每个角色的不同声音特点。大猩猩和乌龟的声音都偏低频,在戏里为了区分他们两个,我对他们的低频部分做了不同的调制。乌龟的声音清晰度稍显突出一些,他的声音低频调制,偏重于突出声音的磁性,通俗讲就是厚重之中有弹性;大猩猩的声音突出的是他的浑厚特点,在不影响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的把他的声音做厚做饱满。熊猫的声音我没有做过多的调整,因为他的声音特色是要突出一个“憨”字,这个憨是要通过演员对声音的把握来控制的,技术处理是次要的。

小松鼠的声音我突出的是她的“尖”,也就是在声音调制上,尽量往高频6KHZ上面靠。从声音的频谱分配上来看,小松鼠的高音区要比兔子更高一些。当然对小松鼠的声音调制,不能仅仅依靠EQ调节,我更多的是采用对高音区的窄频段激励(EXCITING)处理,这样做使声音造型“尖”而不“燥”,声音突出的是小松鼠“较小细嫩”的声音特点。

对声音调制最大的是喜鹊,为了使她和兔子音色区分明显,对她的调制更往卡通上靠一些。主要手段就是升调调制,使声音整体升调,稍作变形,更符合导演对这个角色的要求。当然,我对松鼠的声音升调控制在一个小二度之内,这样在保证其卡通效果的同时,并不影响她本身的清晰度。

        技术手段的使用以保留演播者的声音特色为前提

在对剧中所有人物的声音处理上,我始终贯彻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动用怎样的技术手段,都不能改变或者破坏每个演播者的声音特色。所以,我在整部戏的制作过程中,动用调制的处理手段,都是比较适度的,也就是调制量都比较浅的。

 我认为在童话广播剧的制作过程中,这个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目前国外卡通人物的声音造型的潮流。

广播剧的对白、音乐和动效都是围绕它的主题来展开的,对白表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白的首要技术要求就是要语言表达清晰。即使是卡通人物的声音造型,无论怎样设计,也不能过度地调制声音,影响或者降低语言的清晰度。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