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连续剧《地质师》是对黑龙江极富“家乡”特色的大石油生活的一次较为完美的艺术体现。该剧录制播出于1996年,通过地质师洛明几十年的人生际遇以及与老同学卢敬的爱情纠葛,几乎概括了一代知识分子一生的命运。在地质师洛明如“骆驼”般耕耘的一生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类的伟大与个人的渺小,也感受到了人间的悲与喜、爱与恨、历史的雄浑和人生的悲壮。可以说,这是一部充满激情的诗篇,也是一曲人生的咏叹调。漫步在中国北部油田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正向我们走来:洛明如骆驼般负重前行,面对不尽的坎坷,默默无语、奋力抗争而又无怨无悔;罗大生被世俗熏染而一度失去了自我,最终幡然猛醒;卢敬的追求永远是那样执着,既饱含对人生目标的无悔追求,又包涵着对人的迷失的宽容和对悔过者的期盼;就连着墨不多的刘仁、曲丹等人物,其寥寥几笔也使人感到了人生众相的鲜活气息……《地质师》给予的人生感悟是多方面的。在篇幅不长的生活回忆中,它跳跃性地展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几十年的奋斗史;在几个颇具典型性的人生景况中,为欣赏者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与遐思,堪称黑龙江广播剧的优秀剧作。
我们还可以举出象《远去的琴声》、《秋别》、《远山的风铃》等一批剧作。这些作品不仅主题深刻,人物性格鲜活,语言粗犷纯朴,而且在生活景况的展示中也颇具地方特色。黑龙江表现农村和家乡变化题材的广播剧,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
(1) 作品以进取、变化和奉献为基本主题,揭示现实农村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2) 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北方人粗犷、豪放、执着、纯朴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特点。
(3) 作品以颇具特色的东北方言和颇具时代与地域特色的音响环境组成北方人特有的生存圈。在这个生存圈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东北人的粗犷与直朴,也感到了东北人的豪爽与执拗;不仅感受到木屋内的温暖与清新,也真切感受到了北方生活景况的鲜明特色——村狗的狂吠、燥日的蛙鸣、碾人心碎的木轱辘车的转动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北风和让人睁不开眼睛的“大烟泡”……所有这—切,都无不把人带入北方人特有的生活境遇,令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方风暴雷霆般的粗犷,闻到北方黑土醉人的幽香,组成了黑龙江广播剧中“黑土文化’’的动人画卷,与其他作品一起筑成了“黑龙江广播剧”的艺术大厦。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