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戏里怎么用呢,戏里没提供建设工地的情节呀。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到处拆迁盖大楼。我就设想让这个大杂院的旁边盖起一栋高楼行不行?建筑工地的声音杂乱,会有一种躁动感,这也正是这个戏需要的一种情绪。于是我就让这个大杂院旁边盖起了高楼,这样一来,抬水泥预制板工人的劳动号子就和所有工地的音响一同顺理成章地融入了大杂院的环境之中,生机勃勃的建筑工地打破了以往大杂院的平静,令人们躁动不安;劳动号子的音响如同坚实的脚步,给人们负重前行、不畏艰险、奋力跋涉、永不回头的力量。这种力量,这种号子声从全剧序幕的一开场就隐隐的出现了,虽然听不太清楚,但完全可以给听众一种流动的节律感,劳动号子的内容是我根据主题意蕴的需要专门写的,大概是这样:“哈腰就挂吧!嘿!挺起来腰吧!嘿!往前就走吧!嘿!不回头哇!嘿!加把劲呀!嘿!上高楼哇!嘿!抬头看哪!嘿!向前走哇!嘿!……”这号子在剧中用了多次,需要的时候就让它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让它出现,很自由,也很合理,工地休息了嘛!当全剧进入了高潮,到了最后一集结尾的时候,一个大杂院中的老人感慨万千的旁白之后,音乐慢慢的隐去了,报尾的声音应该响起了,这时候听众却听到远远的、隐隐约约的又漂来了那熟悉的劳动号子的声,它漂啊,它漂啊,越漂越近,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可闻,越来越有力量,甚至可以给听众以“一擦而过”的震撼之感。这带着节律感,富有音乐性,充满生命活力,蕴涵着厚重力量的劳动号子,此时已不仅仅是无言单一的背景音响了。它已经成为这个戏主题思想意蕴中的有生命的、语言式的外化载体了。这个载体将满载着这个戏里的所有内容在听众的脑海里做长时间的漫游,引领着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去感悟、去思考,感悟剧中的情节、人物、情感,思考戏外的哲理、生命、社会。
每一个好的剧本都会有它潜藏的主题意蕴,每一个称职的导演都应该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悟,以独到的角度将作品特有的主题意蕴挖掘出来,运用广播剧丰富的声音表现手段外化、渲染、传播出去。
(本文根据作者在全国第二届广播剧导演培训班上的讲课录音记录,略有删减)
仁者无惧
谁也不想预约灾祸。
如果它不期而至,
我们却也懂得:
人类的互助,大半来自危急;
人类的高贵,大半来自灾难。
当一切很快过去, 注:仁者无惧。这是上海一部正
回过头来会发现, 在紧张制作中的抗非典电视
我们跨出了多大的一步! 公益片的主题,写出这一主
智者不乱, 题的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本
仁者无惧。 报摘登这段文字,与广播剧人共勉。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