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2003年第二期双月报
中广网 2009-12-17
    

怎样挖掘和外化剧本的主题意蕴

                                          


一个好的广播剧本,应该具有鲜明的人物,合理的矛盾冲突和可信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也许美丽,也许凄惨,也许惊险,也许令人无可奈何。总之它应该有强烈的吸引力,制作成广播剧之后,它应该使听众百听不厌。它与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大不一样。写文章总是要开宗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要告诉读者:有这样一个事件发生了,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等等。那么戏剧这个东西,恰恰就不是这样,它是通过某些人物、某种人物关系、人物性格、某个带有冲突的故事情节把作者的感觉、思考、感悟、主张、思想等一点一滴的渗透给你,就是说剧作者把它要告诉你的全部都潜藏在他讲述的故事里面,有时候是潜藏得很深很深的。那么就需要听众和观众了解这个故事之后,去思索剧作者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什么目的,他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个思索的过程是人们的一种审美过程。人们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一种审美享受。这是艺术作品独有的魅力。我们把这一系列思索的结果称之为作品的主题意蕴。

如果想要让听众思考出这个主题意蕴,首先,作品导演的心中要有这个意蕴。那么导演心中怎么才能有这个主题意蕴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剧本中去寻找,去挖掘。我想任何一个具备一定水准的剧本,在故事的深层肯定都潜藏着它的主题意蕴,

如何挖掘剧本的主题意蕴?我觉得首先必须反复读剧本。我所说的读剧本和一般意义上的看剧本是两个概念。我们日常生活中读报刊杂志也叫读,但它角度不一样,导演是站在一个专业角度上去读剧本。我有一个习惯,我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读剧本。这时候可以完全静下来,第一次读剧本,我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先了解这个剧本的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然后进行思索。首先要思索的是,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最吸引我,哪个场面最感动我,哪些情节使我想到了哪些问题;这个故事派生出导演个人的一些什么思考;第二个要思索的问题就是,这部戏里都有哪些人物?人物都是干嘛的?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是什么?他们正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将要去做什么?他们可能演变成什么?然后我又很自然的会想到,他要做的某些事情是不是能影响另外一个人的什么?同时我还会想到他为什么要做某些事情?根基是什么?动力是什么?然后带着思索出的这些问题,再去反复读剧本。再读的时候就又会发现很多更加具体的、第一次读剧本完全没有想到的问题,甚至有些相反的东西,可能推翻第一次读剧本时的认识。于是再去读剧本……这时候,我已经开始边读边整理思路了,这时候,那个我们要寻找、要挖掘的主题意蕴在不觉中已在脑海中渐渐出现了,清晰了。

主题意蕴如果落到字面上可能就是几句话,这几句话应该是明确的、感性的、甚至可以是形象化的。如果这个剧本已经打动导演,它就会时时的萦绕在导演的脑海里。这个时候导演就会很自然的、很自觉的想到怎么去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具体的导演最初设想。怎么去表现?用什么材料表现?广播剧的表现手段从表面上看觉得太少,其实广播剧的手段很多。因为广播剧是听觉戏剧,想象的艺术;声音可以唤起人们自由的联想。广播剧运用各种声音可以把人弄到天上去,可以把人送到地下去,可以让人飞到外太空,可以把人送回历史空间,可以把人派往未来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播剧的想向空间是广阔的,广播剧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

我曾排过这样一部连续剧,叫《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这是一个写实性很强的戏。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