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2003年第二期双月报
中广网 2009-12-17
    

    广播剧《伦敦启示录》和《追寻方志敏》均属于艺术创新的成功之作。《伦敦启示录》通过青年马克思的故事将人生的启示留给后人;而《追寻方志敏》则通过今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追忆,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人生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两部剧虽然在主题和戏剧内容上有不同,但在艺术表现形式的选取上却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均表现在戏剧结构样式上。《伦敦启示录》和《追录方志敏》均以“情节或情境对比(或对位)”的手法为基本的结构方式——在《伦敦启示录》中,作者将生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对人生的思考和抉择,与生活在十九世纪伦敦的青年马克思的人生经历进行“对位(或对比)”;而在《追寻方志敏》中,作者则将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青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方志敏烈士的人生经历进行“对位(或对比)”,从而使作品呈现出较深的思想性和历史纵深感。在情节构成上,以上两部作品同属于“情节双套结构”,即历史事件与现实事件在“对位”或“对比”中同步交错进行;在时空安排上,其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依照“对比”或“对位”的原则反复交错展示;其对戏剧主题的阐释,则是由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事件和人物共同复合而成。这种结构样式不拘泥于情节与事件的完整,而是根据人物塑造和主题阐释的需要选取若干精彩片断结构而成,因而在情节组合上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和灵活性,戏剧节奏快捷多变,其对比手法的运用亦有力地强化了戏剧主题和审美效果。

    广播短剧《海祭》是黑龙江广播剧创新剧目中的又一部颇具特色的作品。这部短小精悍的类似寓言式的作品,其戏剧情节十分简单:以老渔民爷爷为首的祖孙三代以海为友,以海为敌,亦以海为生。在与大海的抗争中,爷爷曾葬身海底,父亲亦出海未归,面对无情的命运之海,孙儿不顾众乡亲的阻拦,再一次奔向了大海……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深远的命题。广播短剧《海祭》通过一个简单的、寓言式的故事阐释了一个人生的大主题,这是《海祭》的第一个特色;《海祭》的另一个特色,便是利用音乐和音响艺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声音意象的魅力。在《海祭》中,几乎所有的音响都起到了声音意象的作用,不仅有很强的冲击力,而且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想象余地。例如,听到大海汹涌的潮声,我们不仅体验到大自然肆虐的疯狂,而且体验到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所展示的悲壮和排山倒海般的力量;同样,当我们听到辽阔的大海边不断响起的修补木船的敲击声时,不仅感到大海对人类的挑战,同时也感到了人类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雄伟气概……在戏的结尾处,当我们听到岸上居民对奔向大海的孙儿的急切的呼唤声时,不禁陡然升起对近乎“从容赴死”的英雄儿女的深深敬意;而当我们听到大海上空一只只海鸥勇敢的鸣叫声时,又充满了“人定胜天”的自豪感……广播短剧《海祭》在不长的篇幅里所给予的我们心灵的撞击是那样的强烈,所提供的欣赏感受是那样的新鲜,所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那样的宽广。它象—首交响乐,更象—首交响诗,它以自己成功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一部极赋灵感和创造力的作品带给人们的将是怎样的艺术享受!

    在黑龙江广播剧创新剧目中还有—批象《丰碑》等纪实体的广播剧。这类剧目就体裁而言可以说是介于新闻和戏剧之间。这类剧目,一般来说是编导者在一定的创意指导下,对生活素材进行真人实录,而后通过剪辑和后期加工复制来完成。这类剧目具有快捷和真实的特点,因而受到听众的欢迎。虽然如何提高此类剧目的艺术品位,使其真正具有艺术保留价值的问题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究,但黑龙江广播剧艺术工作者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大胆探索精神却是弥足珍贵的。

通观黑龙江广播剧的创新剧目,不难看到,黑龙江广播剧的探索与创新总的来说还集中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坚持的仍旧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勿庸置疑,现实主义仍然是我们当今艺术表现方法的主流,在今后的创作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艺术创新决不仅仅停留于表现形式的创新,还包括所表现内容的创新、表现方法的创新……在这方面,黑龙江广播剧的创新领域还十分广阔,还需付出更艰苦的努力。值得欣慰的是,回顾黑龙江广播剧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艺术历程,使我们已经看到了黑龙江广播剧未来发展的希望。因为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则需要敢于失败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些,黑龙江广播剧的艺术工作者们已经具备了。

(此文获第三届中国广播剧论文奖一等奖)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