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奋(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广播剧著名导演):
我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教育,也很振奋的。现在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的受众,有的老人爱看,有的青春偶像派的爱看,有的爱看美国的。我觉得广播剧也是这样,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广播剧没有市场,如果做好了广播剧的市场还是很大的。
现在我们广播剧的播出时间安排在半夜四点钟。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怎么办?也不想坐起来看电视,然后开开收音机听了一下,哎哟,突然听到了我的一个广播剧。第二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可是这种人太少了。黄金时间播出效益才比较高,过去我们是在下午五点半到六点的时间播出广播剧,人们正在做饭,一边做着饭一边听收音机,听故事,听连续剧,特别好。
郑丽娟(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文广集团广播文艺中心主任):。
当初“五个一工程”奖的设立,是为了推动文艺创作的精品力作,为什么在广播界偏偏只选广播剧?我想可能是广播剧最能发挥广播声音的综合魅力。但是与电视剧相比,广播剧在广播这个平台上是不是主力军?如果说电视剧在电视这个领域里面是一个主力军,整个收听、收视的份额占了很多。那么我们广播剧在广播整个内容里面实在不能算占大头,各地现状也反映了这一情况。
第二,与电视剧全国有2190家制作公司相比较,我们广播剧在全国市场这一类的制作公司屈指可数,而且基本上是我们业内的公司在做,很少有民营公司介入。这样一来也就缺乏了竞争,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
第三,我们跟电视剧比,我们的平台不一样,电视剧为什么现在竞争这么厉害?因为一个是有央视覆盖全国的,还有各地都有上星的卫视频道,也能覆盖全国。而广播没有这样的平台,中央台给广播剧专门的时段很有限,时间也不好,而我们地方台根本覆盖不了全国,所以它也没有形成一种全国的销售市场。因为电台基本上是以本地为主,它的地域性就显得特别强,这也使我们在整个形成节目市场上受到限制。
广播剧走市场,首先根本的是体制、机制要有突破,我们期待着制播分离的早日到来,应该向社会开放,是一个有社会各种制作公司,包括民营公司来参与的,制作和播出分离的形态,那才是真正的走向市场。
纵观全国广播剧情况,其实各地都在探索制作有市场价值、能引起听众共鸣的广播剧,但这些广播剧常常不被我们目前的评奖体系所接受,从而导致我们听到的获奖广播剧在形式、内容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听文研会专家说广播有广播的八股文,其实也包括广播剧的八股文,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所以,广播剧走市场之路,从我们播出平台来说,也要为这些制作公司提供平台,先要给他们一点优惠来培育市场。另外一方面就是向多媒体借力,其实现在网络有多少题材呀,我们看了很多话剧都是网络上的题材改编的,包括很多直播的广播剧或者情景剧都是呈现开放性的结尾,让听众参与二度创作。这种制作手段的改变,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形式。
我们去年搞了故事频率,一年当中做了三、四次的改版,不断在探索。比如热播的影视剧,收视率非常好,广播剧怎么紧贴日播电视剧抓热点?我们上海文广新闻传播集团电视剧中心目前也在抓电视剧的创作投拍。因为是一个集团嘛,资源整合,有好的电视剧让电视剧中心去谈的时候把广播的版权一并买下来,我们作广播剧,跟它配套一起作。所以今年我们年初作了一个《三七撞上二十一》的小说剧,运用了广播剧的一些手法。我们集团下属有个五岸传播发行公司,它通过在销售电视剧的同时配套销售广播剧,它可以向各地推荐,这部电视剧可能会在卫视首播,电台这边完全可以早它几天或者同步播出,这也是一种方式。另外,我们的品牌栏目《滑稽王小毛》,在开播21年后,诞生了卡通片,也是由我们集团的炫动卡通频道来投资拍摄的,今年春节试播,反响不错。所以,我们的广播节目、广播剧都要向多媒体这方面拓展我们的广播平台。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