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中广网 2023-11-28
    

面临新形势  抓住新契机 要有新作为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高坦                                                               

  各位会员单位的广播剧人,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我们的年会因疫情连续召开了两年的云会议,今年,感谢安徽台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承办了疫情后的第一次线下年会,使全国广播剧人能够欢聚一堂,总结工作,共商大计,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道一声辛苦!

  去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个月前的今天,107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广播电视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作为广播剧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社团组织,始终自觉主动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广播剧繁荣发展。 我们全国的广播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人民创作优质广播剧作为奋斗目标。三年疫情,虽然给各台广播剧创作生产带来方方面面的困难,全国广播剧人继续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精品力作再度“高产”,今年的广播剧创作仍然成果显著。

  下面我代表本届常务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聚精神、剧强音”办展播,让千家万户听到最美中国故事

  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听听FM承办的“聚精神、剧强音——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23·广播剧精品展播”活动于今年51日启动。本次展播荟聚2022年研究会专家评析优秀作品,集中在各大媒体平台展播,以剧为媒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次展播汇集了各地电台精心制作的四十五部广播剧作品,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制作精良。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特别开设网络展播专区,听众可以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选择剧目点击收听。

  在这里,让我们对承办这次展播活动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所有编播人员,对参与展播活动的全国所有广播剧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研究决定,以后每年的广播剧专家评析产生的好作品都特别推荐参加第二年举办的全国广播剧精品展播,让全国听众及时听到最美的广播剧故事。希望各制作单位再接再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社会发展变化,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更多更好的融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为一体,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二)为人民创作坚定不移  好剧连台继续“高产”

  今年,是持久战“疫”三年之后的第一年,制作广播剧各台面临经费、人力方方面面困难多多。但全国的广播剧人,继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坚持广播剧创作。今年的第二十三届广播剧专家评析终评会7月份如期召开。14位終评委参加会议。

  本次评析分两组进行,对参加评析的近百部广播剧作品依旧采取在参考两组初评委初评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投票选出特别推荐、重点推荐、推荐三类广播剧作品和听众最喜爱的主题歌等9个单项。

  连续剧组7位终评委一致认为,本次参评的44部连续剧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元、制作精益求精,展现了一年来国内广播剧创作的整体水平,呈现好戏连台的景象。题材涵盖革命历史、大国重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航空航天、英模人物等多个方面,特别是现实题材作品,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呈现新时代风貌,创作手法愈发娴熟,精品层出不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评委也指出一些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年会的讲评中要重点指出,帮助各台不断提升创作水准。

  连续剧组终评委对入围的41部作品以投票的形式投出特别推荐作品15部,重点推荐作品15部,推荐作品11部。

  综合组终评本次共收到全国会员单位选送的504种类型的广播剧,其中微剧36部、单本剧4部、儿童剧5部、超长剧5部。微剧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二。该剧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制作水平又有提高,新人新戏多;超长剧规模也有所扩大,一些会员台创作了数百集系列超长剧,可见此类剧种在收听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儿童剧和单本创作依然不够重视,参评作品数量少,但也有精品产生。7位终评委实事求是,畅所欲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参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请评委代表在年会点评时给大家指出。

  综合组终评最后以投票的形式评出单本剧、儿童剧、超长剧、微剧作品中的特别推荐、重点推荐、推荐三类作品共47部。

  此外,综合组、连续剧组两组评委合议,评出了本届听众最喜爱的编剧、导演、制作人、音乐、音响、录制、男演员、女演员8个单项共20

  本届评析中,单项评析的“主题歌”会员单位报送有十五首之多,今年也是首次单独报送。经过初评和终评的审定,最终评析出七首“听众最喜爱的主题歌”。

  这七首主题歌无论在词曲创作、演唱或制作上都各有特色,对加强广播剧的“感染力”和“可听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主题歌”大多有较强的“地域”指向性,呈现了所属广播剧故事发生的地域环境,符合该剧的风格,发挥了广播剧构成“三要素”之一,“音乐”应起的作用。

  更为可喜的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评选中,今年有八部广播剧获大奖,其中五部是参加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评析的精品剧目。本次评奖,研究会也按中广联规定,从精品中依次报送10部作品参评。

  “五个一”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评奖因为名额有限,很多精品力作无缘获奖。难能可贵的是,大家都能正确对待,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的初心导向,获奖不是最终目的,创作让人民群众喜闻乐听,寓教于乐的良心之作才是最大的成功。

  (三)抓培训  搞研讨 多方探索

  多年来,研究会在业务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果。近几年参加广播剧专家评析的剧目,“硬伤”越来越少,精品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培训和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起了作用。由于大家集中参加培训的机会有限,多年来,我们利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开讲“微课”,把年会讲课专家的课件陆续在微信公众号刊登,让更多的广播剧人分享,这次线下年会三位专家都做了充分准备,在年会期间给大家讲课,大家有幸亲耳聆听。连续剧点评是重头戏,点评专家准备了近二万字的发言,因时间有限,只能删减,我们准备会后在公众号“微课”上全文发表,让更多的广播剧人分享受益。

  在本次年会期间,我们还安排了研讨广播剧发展的重要内容,请前不久在北京广播节广播剧论坛上发言的专家领导、学者、广播剧人和大家座谈交流。

  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3声音探索者大会暨北京广播节”1010日上午举行了“广播剧精品创作与市场化探索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16位专家及从业者登台分享真知灼见,100多位业内人士与会聆听。本次论坛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权威专家、媒体平台和优秀的创作者及创作团队共聚一堂,探讨广播剧精品创作与市场运营的“亮点”和“痛点,为融媒体时代广播剧的创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论坛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朝荣和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秀磊分别代表指导单位和主办方致辞发言。

  刘朝荣会长指出,中国广播剧创作生产如何实现精品与市场的兼而有之,既保证作品保持有高度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艺术品质,又拓展广泛多元的传播范围和市场影响,是我们全体广播剧人共同追求的发展亮点。

  李秀磊副会长在发言中谈到,今年6月,北京广播电视台以“广播剧精品创作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做了一轮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广播剧行业的二元结构问题。电台的广播剧和网络广播剧在创作和传播上各有所长,两者具有交流互促的空间和结构,打破这个二元结构,融合创新发展是广播剧全行业共同的诉求。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在论坛上做了《广播剧:题材拓展与手法创新》的开篇演讲,谈到了近年来广播剧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下一步需要继续努力的目标。他认为,精品作品要通过市场的传播才能够被确认为精品,广播剧要获得广阔的受众,要有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必须坚持走市场化探索这条路。要尊重广播剧的基本艺术规律,依靠新技术的赋能,促进广播剧新形式的探索和新的艺术的提升。

  论坛最后,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关玲做了《广播剧:融合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总结发言。

  关玲表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百年广播剧焕发着非常强烈的生命力,制作方式和传播途径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给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前面临的现状和关键任务,就是将融合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广播剧精品创作发展的融合创新,关键在于打破台网壁垒,促进二元融合。

  关于这次会议上的精彩发言我们在年会期间会安排研讨座谈,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不要错过面对面和专家交流研讨的机会。

  研究会公众号也连续四期登载了北京广播剧论坛的消息和全部发言实录文字,供大家认真学习研究。北京台是研究会的副会长台,他们为主办这次高质量的论坛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让我们为他们点赞致敬喝彩!

(四)攻坚克难  群策群力 各尽所能  保障工作

  多年来研究会一直坚持借助融媒体发展优势,依托“中国广播网”研究会网站和研究会公众号的平台,扩大广播剧的影响,同时也为会员台开辟了更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

  根据研究会工作的特殊情况,为了发挥集体领导、集思广益、各尽所能、群策群力的优势,我们坚持采取灵活的手机微信群办公机制,更加便捷高效,很多重要决策和意见都在办公群里形成。每年年底,研究会都要集中召开理事办公会,总结当年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

  按相关规定,理事会五年一换届,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五年间会不断发生本届理事会成员因工作调动、换岗或退休等情况不能胜任工作,但研究会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始终正常运转,接替工作的新人都能够尽快熟悉工作,贡献力量。

  近几年,广电总局对所管辖的社会团体连续严查严审。不仅有每年一次的年检,还有民政部的“抽查”。规定限制很多,需要层层报批。研究会办公室在专职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接受审查、审计,开会、填报表、写汇报等等已成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会日常工作坚持开展,今年年检已获合格,公众号到目前为止,推介了50期,大家通过研究会公众号时时关注广播剧动态并及时收听和转发新剧,公众号不仅扩大了宣传,也是广播剧人学习的课堂。多个广播剧人办公群和为退休广播剧人建的交流群也始终很活跃,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研究会在群里发布通知,搜集意见,改进工作,方便快捷。

  本年度的会费收取情况虽受疫情影响也基本顺利,除极特殊情况,大家都克服困难,按规定缴纳会费。今年又有内蒙通辽台、广西南宁台、福建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浙江嵊州市融媒体中心四个单位申请加入研究会,已经退会的江苏金坛融媒体中心也补交会费恢复了会员单位资格。

  (五)疫情年首次线下年会  促交流谋发展任重道远

  研究会每年按计划组织召开一次年会。总结工作、公布评析成果、业务研讨、交流互动。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单位的广播剧同仁,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工作、增进了感情、体现了社团的凝聚力,年会是全国广播剧人相聚的盛会。这几年的疫情,使线下集中开会受到影响,去年的年会原定在安徽举办,因为疫情严重,改为云会议,今年首次恢复线下年会,安徽台勇挑重担,克服重重困难,以一个频率的力量承办此次年会,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本次年会参会会员单位代表140余人,还有几位来自会员单位以外的新媒体单位,他们旨在和我们交流研讨,有意融合——“联姻结亲”。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年会期间我们不仅有评析剧目专家点评,业务培训研讨座谈,还有展示广播剧人才艺和广播剧精品片段现场演出的广播剧人大联欢,希望大家珍惜线下年会的每一分钟,祝大家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回顾一年来全国广播剧人的努力和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的工作,确实令人振奋。本届年会结束以后,我们将面临新一年的工作。

  党的二十大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给我们广播剧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广播剧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社团组织,我们必须自觉主动地贯彻党的文化发展战略,弘扬光荣传统、推动广播剧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努力。

  2023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明年适逢广播剧诞生百年节点,我们中国的广播剧人生逢伟大的时代,面临新形势 ,更要抓住新契机,开拓新思路,要有新作为。以广播剧人的实际行动不负时代,不辱使命,谱写新时代更加绚丽的新篇章,让百年广播剧焕发青春活力,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创新发展。

   

责编:王玲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研究会通信地址
邮编:100866
地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业务楼511室
电话:010—86096784
电邮:gbjyjh@sina.com
网址:http://www.cnr.cn/gbyj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